首页> 中文学位 >DVA-Ⅰ在动态视觉训练中的有效性研究
【6h】

DVA-Ⅰ在动态视觉训练中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动态视力及其在运动视觉领域的应用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动态视力评估及训练软件“DVA-Ⅰ”与传统动态视力训练设备的训练效果差异,评估将其应用于动态视觉功能评估及训练的可行性。 方法: 将40名受试者(21~30岁,平均年龄(25.5±2.33)岁,其中男性15名,女性25名,平均等效球镜度(-2.36±1.74)D)随机分成三组,进行为期6周的动态视力训练或测试。训练组1使用DVA-Ⅰ软件的训练模式,训练组2使用经典动态视力训练设备Wayne旋转视标训练仪(Wayne Tachistoscope Rotator Scanner,简称T-scope)和Wayne自动机械旋转器(Wayne Automatic Robot Rotator,简称Robot Rotator)进行动态视觉功能训练,每周4次,每次15分钟,并添加一定的运动负荷(平衡球)及视觉负荷(附加棱镜)。为排除受试者长期使用同一设备(DVA-Ⅰ)进行测试可能引起的学习效应,设立重复测试对照组,进行与训练组同样周期的DVA测试。在实验前、中、后分别用DVA-Ⅰ动态视力检测软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视觉功能评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不同字号下的动态视力,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比较三组各时段的辨认时间差异,加权后比较在受试者能分辨的最小字号下辨认时间的差异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法检验受试者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实验前三组受试者能分辨的最小字号下的辨认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68)。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122,P=0.934)。训练组1与训练组2在训练前、后的辨认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训练前(第1天)的平均辨认时间>训练后(6周)的平均辨认时间,训练后(6周)的平均辨认时间与训练结束8周后(14周)的平均辨认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重复测试组实验前、后各阶段的辨认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50)。组1与组2的训练效果不同,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受试者不同字号之间的辨认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0pt视标的平均辨认时间

著录项

  • 作者

    许薇;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 学科 眼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吕帆;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70.421;
  • 关键词

    DVA-Ⅰ; 动态视力; 动态视觉训练; 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