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离褶伞菌株的ITS鉴定及其生理研究
【6h】

云南离褶伞菌株的ITS鉴定及其生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 离褶伞的研究进展

1.1 离褶伞的分类地位

1.2 离褶伞的资源分布及其可食性

1.3 离褶伞菌丝生理特性研究

1.4 离褶伞驯化栽培研究

1.5 离褶伞在药用方面的研究

1.6 离褶伞的菌株鉴定

第二章 基于ITS技术对离褶伞分离菌株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

1.2 实验方案

2 结果与分析讨论

第三章 云南离褶伞生理研究和栽培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1.3 实验流程图

1.4 实验方法

1.5 覆土栽培

1.6 菌丝生长速度的侧定

2 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最佳碳源结果

2.2 最佳氮源结果

2.3 最佳碳氮源比例实验结果

2.4 无机盐对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2.5 最佳pH值结果

2.6 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7 正交实验结果

2.8 栽培结果

第四章 关于离褶伞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探究

1 虫害的防治探究

2 栽培后废袋料的利用探究

3 关于制作栽培种时菌丝老化的问题

4 关于依靠菌斑形状鉴定菌株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离褶伞属真菌的许多种既是美味的可食菌类,又具有药用价值,有些还有抗癌作用,是一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云南常见的离褶伞有10余种左右,由于过度采摘和生境破坏,云南的离褶伞资源逐年减少,因此研究离褶伞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ITS分子标记技术对十株离褶伞分离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同时选用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离褶伞菌株20株,对其菌丝的生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栽培的实验。
   对10个离褶伞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得到了9条ITS片段,序列测定后,将所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上的同类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分离的9株菌株都为离褶伞菌株。以云南松茸的ITS为外群,用DNAman软件做亲缘关系聚类分析,构建了云南离褶伞属真菌系统演化树,结果表明云南离褶伞属分四个类群,除一个类群与荷叶离褶伞聚在一起外,其他为三个新类群。
   对20株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碳氮比、pH、无机盐研究、以及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选择了6株菌株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离褶伞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还选用了6株菌株进行试栽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0株菌株中有10株以果糖为最佳碳源,8株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绝大多数离褶伞的最佳碳源是单糖,即优先利用单糖;最佳氮源研究中,20株菌株中有14株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说明离褶伞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20株菌株中,有18株菌株在碳氮源比为10:1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表明离褶伞的最佳碳氮比为10:1;在最佳pH研究中,共有14株菌株在pH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表明离褶伞的最佳pH为6左右;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合适浓度的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离褶伞的最佳生长条件;到目前为止5株菌株还没有一种形成子实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菌株0010号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