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和谐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
【6h】

以和谐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第一章和谐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课题

第二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价值取向——人的自由与和谐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客体目标——结构协调与运行有序

第五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客体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六章走向和谐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

结束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理论创新。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前沿,对当代中国社会最为关切的两大课题——和谐与发展,进行学理的研究。从和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通过对社会和谐思想和社会发展理论的总结和提炼,参考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借鉴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政治文明和思想理论成果,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全文分为导论、理论基础、主体和结论四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论文研究的主题、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评析以及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 第一章和第二章为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 第一章“和谐与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课题”。本章系统介绍社会和谐思想的渊源以及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和当代转向。通过揭示和谐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阐释和谐对发展的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第二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本章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逻辑定位和历史定位的基础上,系统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和特征。 主体部分由第三、四、五章组成。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价值取向——人的自由与和谐发展”。本章通过分析社会发展中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内涵,揭示人的自由与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提出人的自由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价值取向。论文主要从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的角度,对人的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 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客体目标——结构协调与运行有序”。本章主要研究分析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运行秩序的互动关系,将社会结构协调与社会运行有序确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客体目标。在对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论证社会结构协调的基础。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对形成有序的社会互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章重点探讨了二者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必然联系。最后,本章对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社会运行机制对社会和谐的重要功能。 第五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客体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章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反映出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折射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本章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确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客体目标,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以及当代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 结论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结语。 第六章“走向和谐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我们的理性选择。本章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理论的分析,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向和路径。论文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把“促进公平的人类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方向。通过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全体成员能够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和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分析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本章对四种文化转型进行了详细论述,提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的基本思路。最后,分析了社会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社会政策安排和设计。 结束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望”。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