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6h】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前言

第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起

第三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第四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现在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有其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如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和谐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追求的社会理想,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到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都在强烈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最美好的未来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几代领导人长期探索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之一,是我们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法,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矛盾运动过程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不同,对立性占主导地位时,我们称之为斗争辩证法;统一性占主导地位时,我们称之为同一辩证法。在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强调斗争辩证法,强调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和平建设年代,唯物辩证法的斗争辩证法实现了向同一辩证法的转换,注重辩证法的统一性和依存性。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论立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和运动的社会有机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最高层次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依次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