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存在论——对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思想的新解读
【6h】

生态存在论——对马克思哲学存在论思想的新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第一章ontology的用法和含义辨析

第二章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研究述评

第三章马克思哲学是生态存在论

第四章人向自然生成

第五章自然向人生成

结语 人是生态世界的守护者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旨在以构建中国新的哲学文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为“问题意识”,力图把自己的研究置于这一问题域中,从而使自己的哲学思考跟上学界跳动的脉搏。生活于特定历史条件和哲学资源背景下的哲学工作者,其任何哲学思考,只能解决自己时代的精神困惑。因为任何问题只能当它需要解决,并具备了解决的条件之后,解决才会真正发生。 正是基于此种理念,本论文以本体论为切入点,抓住生态文化景观兴起这个新的理论生长点,通过对本体论概念和本体论哲学历史流变的考察,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主要范式的反思,提出了马克思哲学应是生态存在论的论断。具体来说,本论文由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结语构成。 第一部分,即导论。首先论述了该选题的由来,并对新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和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文认为要建构新世纪的中国哲学,需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事情:回到哲学自身的逻辑,在“爱智慧”的地平线上融合“中、西、马”;贴近事物的本真存在,创造性地提出有意义的哲学洞见;在科技理性背景下,建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则需要“拥有一种自觉,找准一个问题域,实现两个对接、两个碰撞”。在此基础上,合乎逻辑地阐明了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主要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指明了该论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和第二章。这一部分是对目前本体论研究问题域相关情况的介绍。首先介绍我国关于ontology的译名之争,再探讨Ontology的词义辨析和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的Ontology,以此来说明我们所谓的本体论的具体所指。然后,从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关系,何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主要范式的基本观点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主要范式——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进行反思,认为这两种本体论范式主要存在核心概念模糊不清,论争的前提性理由存在偏颇,由前提性理由得出的推论存在偏颇,没有彻底克服传统本体论的弊端,没有批判地吸取本体论的理论成果等不足,因而需要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第三部分,即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这一部分正面阐述了生态存在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通过词源上的考察,认为可以把本体论论域简化为“S是P”句法形式的逻辑展开。而马克思哲学与传统本体论不同,它不是先去探讨“是什么”,也不是先去探讨“是本身是如何是的”,而是先探讨何为真正的主词。马克思哲学的主词应该是现实的世界,因而马克思哲学是存在论。其次,通过考察马克思对西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认为马克思哲学揭露和批判了本体论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批判了本体论哲学中存在的语言迷雾,认为真实存在的是现实的世界,语言不过是从现实的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因而,马克思哲学的主词应该是现实的世界,马克思哲学是存在论。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求何为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世界。论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所说的现实的世界应该是“人—社会—自然”和合的生态系统,因而,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应是生态存在论。生态存在论展开为两个主要的方面:人向自然生成、自然向人生成。人来自于自然,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其生命统一于自然的生命流程,因而人的根性与自然本性是相通的。同时,人是对象性的存在,人和社会不仅只有依赖自然才能生存,而且人只有借助自然才能展示和实现自己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同时,自然也在向人生成。自然只有依靠人的生存才能显现其存在,自从人类产生后,自在的自然就被卷入“人—社会—自然”和合的生态系统,自然就具有了历史性和社会性。 最后一部分,即结语。得出人是生态世界的守护者的结论。生态存在论就是要恢复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把人自身的生命融入到自然发展的时间流程中,克服心与物的障碍、生命短暂与时间永恒的冲突,从而进入天人合一、瞬间即永恒的境界。而当人看护着存在时,人就超越了自身生命与万物的冲突。因此,人看护存在就“诗意地栖居”在世界中,生命在“诗意地栖居”时,就能获得彻底觉悟和深切体验,进入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实现生命存在矛盾的终极解决。所以,诗化的生活就是美的生活,美的生活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生态存在论基础上,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美学达到了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