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施肥除莠对青海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生产特性和群落稳定性研究
【6h】

施肥除莠对青海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生产特性和群落稳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文献回顾

1.1黑土滩人工草地

1.2人工草地稳定性的种间竞争研究

1.3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的环境压力调控

1.4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

1.4.1种间相容性

1.4.2物种多样性

1.4.3干扰因素

2研究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2.2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草种选择

2.2.2人工群落组分配置

2.2.3播种量

2.2.4田间设计与播种

2.2.5田间管理

2.3观测项目

2.3.1物候期

2.3.2植株高度、盖度和优势种

2.3.3产草量

2.3.4生长速度

2.3.5草地植被综合特征

2.3.6茎叶比和草层结构

2.3.7牧草营养成分

2.3.8种间竞争和群落稳定性

2.4分析方法

3研究结果

3.1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滩多年生禾草混播群落学特征的影响

3.1.1对牧草物候期的影响

3.1.2对牧草高度、盖度及优势植物的影响

3.1.3对牧草植物量的影响

3.1.4对牧草生长速度的影响

3.1.5对人工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

3.1.6对草层结构的影响

3.1.7讨论与小结

3.2人工调控措施对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牧草饲用价值的影响

3.2.1人工调控措施对牧草群落茎叶比的影响

3.2.2人工调控措施对人工草地营养成分影响

3.2.3讨论与小结

3.3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及稳定性

3.3.1生长季节内混播组分的相对盖度季节动态

3.3.2多年生禾草人工群落组分稳定性

3.3.3多年生禾草人工群落的种间相容性

3.3.4讨论与小结

3.4效益评价

3.4.1人工调控对黑土滩人工草地生态效益影响评价

3.4.2人工调控对黑土滩人工草地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价

3.4.3讨论与小结

4讨论与结论

5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所试禾本科牧草幼苗的识别

小区分布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年生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的改建是快速恢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次生裸地-“黑土滩”植被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和进行集约化畜牧业生产的最佳选择。但受环境因子制约,“黑土滩”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一生态稳定性较难维持,如何才能让人工草地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格姆滩的“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通过封育、灭鼠、施肥、毒杂草防除等人工调控措施对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在混播禾草人工草地建植当年,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牧草出苗率及物候期基本一致;二龄时处理组和对照组都在4月下旬返青,其中处理组各群落都能很好的完成整个生育期,而对照组的物候期明显推迟,且30.50%的植株没能进行完整的生育期,可见人工调控措施可促进牧草生长发育。 2.处理组牧草群落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等数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人工调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高寒地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可食牧草的覆盖率,提高初级生产力,改善草种在群落中的配比;作为退化草地改建的先锋物种的垂穗披碱草是各群落的绝对优势种。 3.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的优势植物;处理组5种混播组合可以分为垂穗披碱草单优群落和垂穗披碱草+青海中华羊茅共优群落两大类:对照均为垂穗披碱草单优群落。 4.全生长季内混播群落的生长速度动态曲线呈倒“V”型分布;其中人工调控和对照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介于0.65-0.70cm/d和0.55-0.65cm/d。 5.处理组各群落叶茎比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组和处理组各群落生物量均集中在0-30cm中,但处理组草层结构呈显著“金字塔”型,其稳定性要优于对照组。 6.在人工调控各小区中,随组分草种数目的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均匀度下降,而对照的各小区中,其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差异都不大,由于杂草种的消失,使人工调控各小区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都要小于对照的相对应群落。 7.人工调控措施增加了牧草粗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的含量,牧草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提高。 8.群落的综合优势比和种间相容性RYT值表明:在播种前两年各群落组分比都不断发生变化,但优势种的地位保持不变;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不稳定型、稳定平衡型。 9.处理组各群落的总收入要远远高于对照;产出投入比要显著高于对照。 总体而言,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对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施加适宜的调控措施,能显著的改善当地草地长久、持续的利用,是该区未来高效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