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GFR家族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及EGFR在cN期的意义
【6h】

EGFR家族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及EGFR在cN期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前言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结果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讨论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结论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与协同表达的评价 附图表一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中文摘要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前言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结果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讨论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结论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过度表达在cN0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 附图表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占全部喉癌的96%<'[1]>。目前喉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其原因除与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增加等因素有关外,可能与空气污染的加重、吸烟、某些职业的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有关,这与喉癌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空气污染重的重工业城市高于污染轻的轻工业城市相符合。 喉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7.9-35%<'[2]>。喉癌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的过程。单个基因改变尚不足以造成细胞的完全恶化。要使细胞完全恶性转化,需要多个基因的改变。喉癌的发生与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因子密切相关,并倾向于认为癌肿是一种基因病。在人体细胞中存在着多种原癌基因,它是人类细胞遗传密码的一部分,编码特异性酶、膜受体以及细胞生长和发育有关的生长因子。正常情况下,这些原癌基因不表达或低度表达。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发生癌基因的活化、点突变,并引起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抑或导致抑癌基因的丢失与失活,最终引起细胞的癌变。 近年来,放疗、化疗以及为保护喉器官功能的保守性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近30年中,喉癌是为数不多的五年生存率没有增加的恶性肿瘤<'[3]>。既往的研究以及本实验结果均表明,喉鳞状细胞癌中,EGFR受体家族在癌肿发病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逐渐增多的研究也证实,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EGFR受体家族原癌基因协同作用。因此,研究EGFR受体家族各成员间的协同表达,尤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较单纯对单个受体表达的研究,或许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5]>。同时,通过这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结合临床1,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喉良性增生性病变中表达的比较、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分析,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体及多聚体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分子生物学作用。 2,通过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DFS、OS的影响,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表达与协同表达对DFS、OS影响的研究,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对判断预后的价值,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从分子学水平,对36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喉鳞状细胞癌病人标本,11例良性增生性病变,其中6例喉不典型增生和5例喉乳头状瘤标本,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EGFR、ErbB2、ErbB3、ErbB4mRNA的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照,凝胶电泳图通过Kodak凝胶分析系统,并应用1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进行基因表达强度分析。结果判断以同时扩增的β-actin表达强度为基准,通过表达强度(相对系数)=细胞因子A值/β-actin A值,计算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强度。 对36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分别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强度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NM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等)的相关性;对36例喉鳞状细胞癌病人中的14例,分别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强度,并对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四个因子mRNA的表达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对36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的基因表达与协同表达对DFS、OS的影响。以上数据采用SPSSl3.0的卡方检验和生存分析法(cox regression and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结果: 1,喉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和乳头状瘤EGFR受体家族mRNA表达比较:EGFR mRNA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33.3%、20%,三者之间过度表达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ErbB2 mRNA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33.3%、20%,三者之间过度表达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ErbB3 mRNA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16.7%、20%,三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ErbB4 mRNA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4%、16.7%、0,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2,喉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粘膜EGFR家族mRNA过度表达的比较:喉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粘膜EGFR、ErbB2、ErbB3与 ErbB4mRNA 过度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喉鳞状细胞癌EGFR受体家族mRNA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除EGFR mRNA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外(p<0.05 ),EGFR受体家族mRNA表达强度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现无显著相关性(p>0.05)。 4,喉鳞状细胞癌EGFR受体家族各成员之间mRNA表达:EGFR与ErbB2,EGFR与ErbB3,ErbB2与ErbB3的mRNA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而其他成员mRNA的表达与ErbB4 mRNA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 5,喉鳞状细胞癌EGFR受体家族mRNA过度表达、协同表达与DFS、OS的相关性:单变量分析表明,除ErbB4 mRNA过度表达与DFS、OS无明显相关性外(p>0.05),EGFR、ErbB2、ErbB3 mRNA过度表达与缩短的DFS、OS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除EGFR/ErbB2/ErbB3协同表达与缩短的DFS、OS存在明显相关性外,EGFR家族成员所形成的二聚体或多聚体与DFS、OS无显著性相关性。COX多变量分析表明,EGFR、ErbB2和ErbB3 mRNA表达水平对DFS、OS具有独立的预后作用(p<0.05)。 结论 1,EGFR受体家族mRNA的过度表达以及协同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不同的受体以及多聚体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癌旁组织EGFR家族mRNA过度表达可能在癌肿的复发起着一定的作用。EGFR、ErbB2和ErbB3 mRNA协同表达与癌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EGFR家族成员协同表达与癌肿的相关性较单体的研究或许可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2,EGFR受体家族mRNA作为分子学生物标志物,其单体表达、协同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缩短的DFS、O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EGFR、ErbB2和ErbB3mRNA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喉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EGFR受体家族mRNA的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除EGFR mRNA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外,其他成员均呈现无明显相关性,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