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
【6h】

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承认”的理论渊源

一、自我意识与承认

二、平等的承认

三、“客我”的承认

四、承认的具体形式

五、在社群中的承认

第二章 承认与自我认同的关系

一、不同视角的自我认同观

二、自我认同:关系中的自我构建

1、内在的反思

2、探寻自我的内在天性

3、获得道德方向感

4、自我治理与自由

三、承认:自我认同依赖的相互关系

1、自我认同的前提:自我与他人的相互构成

2、自我认同的形态:自我与他人的差异与同一性

3、自我认同的动力:自我与他人的相互肯定与否定

第三章承认与自我认同转向的历史

一、古典时代:作为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同

二、近现代:转向内在定义的自我

第四章教育承认的形式

一、爱

二、权利尊重

三、个性赞许

第五章教育中的蔑视与扭曲的承认

一、教育蔑视

1、冷漠

2、对权利的侵害

3、教育歧视与排斥

二、扭曲的承认与自我认同的迷失

1、快乐主义的爱

2、权利承认与价值相对

3、财富为标志的社会重视

第六章基于承认的教育伦理

一、契约式的教育伦理及其不足

1、孤立的自我

2、价值中立的共同体

3、无伦理的教育

二、基于承认的教育伦理

1、承认与物质欲望的超越

2、平等的承认

3、承认的教育共同体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的关系。自我认同是一种自我建构,是整合自我的精神品质、建立内在的精神秩序,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同一性;也是在一种与他人的对话中获得价值认同感,所以自我认同关系到自我完善和德性品质的形成,这也是自主所应该达到的积极目标。自我认同由相互承认得到实现,他人是自己认知自我、确认自我的眼光:而承认是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指的是个体与他人的相互接纳与认可的关系.凭借它个体才能建立对自我的认识,以及自我主宰、自主决定的能力。承认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必要条件。 自我认同是一个现代话题,传统社会中个体必须按照整体秩序来塑造自我,只有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服从集体意志才能得到一个身份,个体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近现代社会随着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塑造自己,自己决定作怎样的人。这就是现代自我认同的特征。但个体的认同始终离不开与他人的对话和相互承认,而现代个体需要的承认就处于一种不确定性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孤立的自我观念,不管是欲望主体,或者理性主体,都不能让个体获得构建同一性自我所需要的充分承认。因此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课题是:教育作为一种互动关系,应该怎样帮助儿童实现自我认同。 教育承认有不同的形式。爱、权利尊重以及个性成就的赞许是三种基本的教育承认形式,它们分别是家庭、国家、社会三个伦理领域特征性的交往关系。通过这些承认关系,儿童才能形成自信、自尊、自重等实践品质。这些品质是精神品格完善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儿童在情感、理性、个性方面的发展。所以承认不仅是给予儿童自我主导的机会,也是为儿童自我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让儿童实现真正的自我完善。但是,教育中也存在对儿童承认的剥夺与缺失,不同的蔑视行为使儿童失去实现自我的机会。而以承认面目出现的扭曲的承认则将会导致自我认同方向感的迷失。 以教育承认为纽带构建的是一个承认的共同体,它不仅包含普遍的理性规范,保障每个儿童平等的认同机会,也是儿童个性化的自我实现所必要的价值框架和实践平台,相对于市场契约式的教育互动关系,承认体现了教育的伦理特性。给予每一个儿童应有的承认是教育伦理的必然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