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AHP的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6h】

基于AHP的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

1.2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相关文献综述

1.2.2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预计的创新之处

1.4.1研究视角的创新

1.4.2研究方法的创新

1.4.3观点的创新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探讨

2.1相关概念的定义

2.1.1农业创新体系

2.1.2 农业产业集群

2.1.3创新绩效

2.1.4 创新主体

2.1.5 创新网络

2.1.6 创新环境

2.2 农业创新体系理论基础

2.2.1 创新理论探讨

2.2.2 创新体系理论

2.2.3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探讨

2.2.4农业创新体系理论探讨

3 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1 影响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的因素

3.1.1 创新主体

3.1.2 创新网络

3.1.3创新环境

3.2 选择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3.2.1科学性原则

3.2.2系统性原则

3.2.3 客观性原则

3.2.4可操作性原则

3.2.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2.6 政策导向性原则

3.3 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与创新主体有关的指标

3.3.2与创新网络有关的指标

3.3.3 与创新环境有关的指标

4案例概况及数据来源

4.1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概况

4.1.1 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简介

4.1.2 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4.2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概况

4.2.1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介绍

4.2.2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4.3 数据来源

4.3.1 实地调研

4.3.2 统计年鉴

4.3.3政府、企业资料及网络资源

5 两集群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的综合评价及对比分析

5.1两集群创新体系的组成概况

5.1.1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组成概况

5.1.2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组成概况

5.2 两集群的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

5.2.1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5.2.2 计算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农业创新绩效综合得分

5.2.3 计算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农业创新绩效的综合绩效得分

5.3 两集群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的对比分析

5.3.1创新主体的差异及分析

5.3.2创新网络的差异及分析

5.3.3创新环境的差异及分析

5.3.4农业创新综合绩效的差异及分析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发展建议

6.3研究启示

6.4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系统正在迅速的发生改变,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喜好的转变正在驱动着农业价格、技术选择和交易方式的改变。农业市场、供应链和交流网络的全球一体化已经为货物、服务和信息的分享创造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其他领域的新的成就正在改变着食品及全球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农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是如何成功地在农业中应用,对于知识的投资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上的投资在促进国家层面上可持续和公平的农业发展有显著的特色。这些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农业的科技投资例如研发和推广,尽管很有必要,但是已经不足于促进创新,所以从新的角度推进农业创新可能会产生更多更适合农业发展大背景的实际的方法。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源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而农业创新体系也被广泛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构建农业创新体系、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更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现有的文献对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比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农业创新体系概念的产生、内涵居多,对如何构建农业创新体系、影响其运行的因素是什么研究较少,对如何评价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更少。本文首先深入分析农业创新体系的组成,接着分析影响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的因素,据此建立评价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修正,进一步完善农业创新体系的理论,也进一步的对农业创新体系进行定性分析,提出更为具体的结论,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许昌鄢陵和山东寿光为案例,以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农业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对农业创新体系的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去鄢陵和寿光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影响创新绩效的各个因素的权重,进而获得地区农业创新绩效的综合得分,并对两个集群的组成特点和发展状态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将农业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思想。通过本文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将农业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分析框架,逐渐剖析整个框架的结构组成,层层深入,建立评价农业创新体系的综合绩效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综合创新绩效得分、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环境的创新绩效得分均比鄢陵的高,说明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环境共同影响着整个集群的创新绩效。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寿光的创新主体类型多于鄢陵,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存在发育较为成熟的混成组织,比如孵化器,但是在鄢陵没有。从创新网络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网络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比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有优势,比如参与合作社的农户数、培训农民的人数、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数占总企业的比例、农技推广人数、政府资助的科技项目数等,鄢陵可以创建合适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各个主体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
  (3)从两个集群的实证对比分析得出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对于两个集群的总的创新绩效的贡献相差不多,但是创新网络对于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更大,而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网络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相比贡献小一些,所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与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比较也需要加强。
  (4)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其中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绩效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与当地联系的高校的数量,达到0.0758,其次是当地重点实验室的数量,权重达到0.0419,权重超过0.03的依次是年均农户演化成企业的数量、与当地联系的科研机构个数、申请专利的个数、政府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自主创新项目、年均培训农民人数,说明以上因素在影响农业创新绩效的因素中对于创新的贡献比较大,在发展农业创新体系应重点发展,为农业创新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