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6h】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常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泡Ⅱ型细胞发育不成熟,或缺氧、酸中毒、低温等抑制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合成。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青紫和呼吸衰竭等,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确诊,典型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病死率较高。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NRDS有显著疗效,但可引发较多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漏、肺出血等。为提高存活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971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技术治疗NRD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得到重视,且疗效显著。然而,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很多重症NRDS的患儿尽管使用了NCPAP治疗,最后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近年来,国外高度重视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NRDS,在对英国95家NICU有关NIPPV使用的调查中显示,48%使用NIPPV后认为并发症减少,59%作为撤机后常规使用,16%作为初始治疗方式[2]。一些国外研究结果表明,NIPPV较NCPAP可显著降低早产儿拔管后再次插管的比例,可以看作NCPAP的增强。NIPPV已逐渐被尝试作为呼吸支持治疗的初始模式。有研究证明,NRDS患儿给予NIPPV治疗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NCPAP。然而,国内目前有关NIPPV作为初始治疗方式、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比治疗NRDS的效果、以及各自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临床资料观察NIPPV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SIPPV+VG模式)对NRDS的治疗情况的比较和治疗过程中二者发生VAP、肺出血、气漏、颅内出血并发症的比率,从而为临床医师使用NIPPV治疗NRDS提供参考。
  方法:
  1.研究对象:按照NRDS[5]、呼吸衰竭[6]的诊断标准,将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NICU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年龄6小时内,确诊为3级或4级NRDS、Ⅰ型呼吸衰竭的患儿(30周≤胎龄≤34周,1000克≤出生体重≤2000克),除外先天性发育畸形、吸人性肺炎、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共44例患儿入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SIPPV+VG模式,23名)和NIPPV组(21名),均应用PS替代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正常血压、血氧、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NRDS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治愈和死亡率、以及并发症情况。两组患儿治疗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知情同意。
  2.分组:
  SIPPV+VG组: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胎龄(32.78±1.65)周;出生体重(1684.35±291.14)克;入院年龄(3.35±1.72)小时;经阴道(无明显诱因早产)分娩14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9例;NRDS3级10例,4级13例。
  NIPPV组:共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胎龄(31.81±2.16)周;出生体重(1517.38±285.55)克;入院年龄(3.21±1.87)小时;经阴道(无明显诱因早产)分娩11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10例;NRDS3级11例,4级10例。
  3.实验步骤:
  NIPPV组和SIPPV+VG组入选患儿均接受标准治疗,包括适当的补液、抗生素、营养支持、应用PS和其他药物治疗,全程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及治疗0h、12h、24h、48h、72h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相关呼吸机参数,包括PO2、PCO2、SaO2、FiO2,计算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a/APO2=PaO2/[713×FiO2-PaCO2/0.8](其中PaO2、PaCO2单位为mmHg,1mmHg=0.133kPa),记录两组患儿住院过程中发生VAP、肺出血、气漏、颅内出血(Ⅱ-Ⅳ级)并发症的比率,以及两组上机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治愈及死亡的比率等。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服从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各项指标时间点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球对称性检验,不满足球对称性条件时,使用Greenhouse-Geisser(G-G)法的球对称系数进行校正。检验标准定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SIPPV+VG组纳入23例,NIPPV组纳入21例,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入院年龄、分娩方式、应用PS时间、治疗0小时相关指标(PaO2、PaCO2、P/F等)、治愈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通过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表明,NIPPV组发生VAP、气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IPPV+VG组(P=0.048,P=0.022,P均<0.05);两组发生颅内出血(Ⅱ-Ⅳ级)、肺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1.000,P均>0.05);
  3.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NIPPV组住院总费用、上机时间均低于SIPPV+VG组(t=2.400,P=0.021;t=2.414,P=0.022;P均<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2,P=0.090,P>0.05);
  4.与气管插管组相比,NIPPV组氧暴露时间明显缩短(t=3.294,P=0.002,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对两组各个时间点(0h、12h、24h、48h、72h)各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PaO2、Fio2、SaO2、P/F、a/APO2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CO2各时间点变化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与NIPPV辅助呼吸均可显著改善患儿PaO2、FiO2、SaO2、P/F、a/APO2,从而改善患儿氧合状况及肺部通换气功能,两种通气方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患儿均是有效的;
  2.NIPPV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比,可以明显降低VAP、气漏的发生率,且未增加肺出血、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考虑与NIPPV为无创辅助通气,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肺部损伤,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关,具体作用机制尚需探讨;
  3.MPPV辅助通气在未增加死亡率的前提下,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减少了上机时间及住院费用,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使氧暴露时间明显缩短,是临床医师治疗早产儿RDSS可以首选的一种无创通气方法;
  4.对于自主呼吸微弱、入院时或住院过程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还应首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