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6h】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实践意义

2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基础

2.1地域分异理论

2.1.1地域分异理论的发展

2.1.2地域分异理论的内涵

2.2生态经济学理论

2.2.1生态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2.2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2.3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3.1空间结构理论的演变发展

2.3.2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

2.4可持续发展理论

2.4.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4.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5“反规划”理论

3主体功能区划内涵及类型

3.1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3.1.1内涵

3.1.2内涵解读

3.2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3.2.1优化开发区

3.2.2重点开发区

3.2.3限制开发区

3.2.4禁止开发区

4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和方法

4.1划分原则

4.1.1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原则

4.1.2合理开发与有序发展原则

4.1.3现状与远景结合原则

4.14科学客观合理原则

4.1.5国土部分覆盖原则

4.2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法

4.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2各指标项的计算和评价

4.2.3功能区的初步划分

4.2.4功能区的辅助划分

4.2.5方案的集成

5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5.1保定市域概况

5.1.1社会经济条件

5.1.2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5.2保定市域主体功能区划分

5.2.1基本评价单元的确定

5.2.2各指标项的选取和评价

5.2.3主体功能区的初步划分

5.2.4主体功能区的辅助划分

5.3保定市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5.3.1优化开发区

5.3.2重点开发区

5.3.3适宜开发区

5.3.4限制开发区

5.3.5禁止开发区

6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显;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混乱,适合经济开发的地区在大力开发,不适合经济开发的地区也在大力开发;在发展导向上,把缩小区域差距定位于缩小GDP的差距,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缺乏考虑。在这种背景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重要构想,被称为规划纲要中的一大“亮点”,这个构想便是主体功能区划。它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从区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角度,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而后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项工作量大面广、错综复杂、政策性强,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自然状况、又要兼顾人文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 本文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省级规程,结合保定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条件,运用国内外研究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在保定市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上做了一些探讨。 (1)主要对主体功能区划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2)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地域分异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反规划”理论五种理论构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 (3)从概念探讨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介绍了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内容。 (4)主要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5)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案例地保定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其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宜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五种功能区,但某些评价单元目前限制或开发的特征不明显,这样的地区本次在划分之外,令其自然发展,待以后时机成熟后逐步划入。 (6)从总结讨论的角度,对论文主要工作和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