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6h】

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内容

1.4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第2章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及方法体系

2.1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与特征

2.2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

2.3主体功能分区方法体系

第3章 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

3.1现有指标体系的简要评析

3.2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构成

第4章 案例——益阳市主体功能区划

4.1益阳市概况

4.2益阳市域空间格局分析

4.3区划单元的确定

4.4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来源

4.5“易划区”的划分

4.6评价模型与权重确定

4.7主体功能区划的修正

4.8主体功能区划结果及评价

第5章结论与研究展望

5.1主要结论

5.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项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按照主体功能区进行空间治理,是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旨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范空间开发次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 市域主体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加强对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益阳市是湘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因此,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从空间上加以统筹。本文即以益阳市为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具体地区的应用。 文章首先界定了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相关概念,并在对国内外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结合新时期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要求,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体系。最后,结合益阳实际状况,在分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关系、空间形态格局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益阳市现有开发密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和SPSS统计软件,通过对各要素的空间分析,将益阳市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并在分析各功能区的内部结构功能、外部支持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