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肝移植后NK1.1T淋巴细胞肝脏归巢的实验研究
【6h】

大鼠肝移植后NK1.1T淋巴细胞肝脏归巢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照片

文献综述:淋巴细胞归巢的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展开▼

摘要

目的:(1)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总结手术技巧和方法,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2观察移植肝脏中NKl.1T细胞的归巢现象及其与Kupffer细胞和肝血窦内皮细胞的相互关系,初步阐明Kupffer细胞和肝血窦内皮细胞介导NKl.1T细胞归巢肝脏的作用机制。 方法:(1)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即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连续吻合,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管用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观察大鼠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总结手术技巧、经验和方法,掌握成熟稳定的建模技术。(2)按上述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LEW-BN),实验分3组进行:正常对照组、Gdcl3预处理移植组(LEW-BN)及同种异基因移植组(LEW-BN)。Gdcl3预处理移植组采用Gdcl3进行预处理供体大鼠,具体方法是:获取供肝前以O.2%氯化钆连续两天经大鼠尾静脉注射,每次7mg/kg,第三天取供肝。正常对照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采用0.9%NS预处理,方法同Gdcl3预处理移植组。所有进入实验组的受体大鼠必须能够稳定的存活7天及以上。每一组样本量为12只大鼠,随机选取其中的6只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剩余的6只观察其存活情况。除观察大鼠存活率外,各组大鼠于术后第7d活杀动物,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验指标的检测和观察: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样本大鼠血清次级淋巴细胞趋化因子(secondarylymphoid-tissuechemokine,SLC)的水平; b.取其肝脏分离KCs和NKl.1T细胞,直接在显微镜下用O.2%台盼兰染色进行活细胞计数,比较三组之间的数量差别; c.RT-PCR观察KCs膜表面分子CD54(ICAM-1)mRNA表达, d.RT-PCR观察NKl.1T细胞表面CDlla([FA-1)的表达; e.原位杂交检测移植肝脏中CD54mRNA表达; f.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肝脏中NF-r,B表达; g.观察移植肝脏的病理改变。 结果:(1)大鼠原位肝移植主要手术步骤所需时间稳定,具体时间如下:供肝切取30.3~1.7min,修整供肝14.2-4=1.5min,SHVC吻合12.54-1.Smin,PV吻合4.5~1.1min,无肝期19.4+1.2min,IHVC吻合3.5i-0.8min,胆道重建3.8+0.9rain。通过训练,能够建立起稳定的高质量的移植模型,在不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移植大鼠一周的总体存活率达到了100%。(2)NKl.1T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对照组为5.24-1一×106,移植组为18.1~2.5×106,Gdcl3组为8.4:t:1.2x106,三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距。这一方面说明了肝移植后NKl.1T细胞肝脏归巢是客观存在的病理生理现象,另一方面也提示Kupffer细胞在NKl.1T细胞肝脏归巢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正性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作用,还存在着其他介导归巢的作用机制。(3)血清SLC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为52.054-1.¨2pg/ml,移植组为180.15+2.540pg/ml,Gdcl3组为80.42--L1.254pg/ml。三组之间差异显著。将SLC血清水平与NKl.1T细胞计数结果联系起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性相关性。这提示,在NKl.1T细胞肝脏归巢的过程中SLC也起着一定的正性作用。(4)移植组NKl.1T细胞LFA-mRNA高表达,KCs膜表面分子CD54mRNA呈高表达,肝血窦内皮细胞CD54mRNA亦高表达。Gdcl3组NKl.1T细胞LFA-lmRNA相对低表达,KCs膜表面分子CD54mRNA相对低表达,肝血窦内皮细胞CD54mRNA亦相对低表达。对照组基本无表达。这提示,在NKl.1T细胞肝脏归巢的过程中,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可能起着重要的正性作用。(5)移植组肝组织NF-rd3表达明显增强,Gdcl3组相对低表达,对照组基本无表达。这提示,在NKl.1T细胞肝脏归巢的过程中,NF-rd3可能也起着促进作用,或者是其他某些因素通过活化NF-rd3而间接起着促进作用。(6)病理学检查发现移植组肝脏汇管区显著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Gdel3组汇管区较少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基本无浸润。 结论: (1)、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NKl.1T细胞肝脏归巢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病理生理现象; (2)、大鼠肝移植后NKl.1T细胞肝脏归巢J眼Kup脑细胞和肝血窦内皮细胞有关;更具体的讲,NKl.1T细胞肝脏归巢跟ICAM-1和LFA-1相互作用有关; (3)、ICAM-l和LFA-1的相互作用可能被次级淋巴细胞趋化因子(SLC)及其信号传导通路通过NIK活化NF-rd3而上调,同时也可能因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激活肝血窦内皮细胞NF-κB而上调。 本研究验证了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NK1.1T细胞肝脏归巢现象,初步探讨了归巢可能的分子机制。下一步将深入探讨归巢后的NK1.1T细胞在诱导移植肝脏免疫耐受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