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兼论“虚拟现实”的实践论意义
【6h】

论“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兼论“虚拟现实”的实践论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虚拟”——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第1章国内研究现况

一、关于“虚拟”问题

二、关于现实哲学与“虚拟哲学”的关系问题

三、“虚拟”对传统哲学论域的挑战

四、小结

第2章“虚拟现实”的本体论归属

一、“虚拟现实”的生成

二、对“虚拟现实”的解构

三、“虚拟现实”依赖于现实世界

四、“虚拟现实”的能动作用

五、小结

第3章“虚拟实践”的价值及其与现实实践的关系

一、“虚拟实践”的特性

二、“虚拟实践”在本源上从属于现实实践

三、“虚拟实践”的能动作用

四、小结

结语:“数”化万物而非“数”生万物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认为,在“虚拟”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和基本的问题是“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如何回答这一问题不仅决定着对“虚拟”其它层面哲学问题的回答,而且也关系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本文共分三章。在第一章,本文对国内学者有关“虚拟”及“虚拟”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指出,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研究“虚拟”的本质与特性,“虚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在“虚拟”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和基本的问题是“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在第二章,本文从本体论上论述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即“虚拟现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笔者首先阐述了“虚拟现实”的技术内涵,接着指出,现实世界是“虚拟现实”的基础与前提,“虚拟现实”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和超越;“虚拟现实”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只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丰富了现实世界,却决不可能替代人类的现实生活。 在第三章,本文从马克主义实践观和辩证法出发,简要叙述了“虚拟实践”的特性,并立足于第二章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关系,阐述了“虚拟实践”的能动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