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薛涛少年小说的守望意识及其表现
【6h】

论薛涛少年小说的守望意识及其表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导论:守望意识——薛涛少年小说艺术之核

二、薛涛少年小说是一种文学守望

三、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基础层面

四、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衍生层面

五、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新形态

六、尾论:思考与收获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作品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的重点不是作家薛涛的守望意识,也不单纯是薛涛少年小说中人物的守望意识,而是薛涛少年小说文本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守望意识。这种守望意识是流动的、分层面的,它具有一定的文学传承性、文化典型性和深厚的哲学内涵。对其的挖掘和剖析不仅能让我们更为系统地把握住多义的薛涛少年小说世界、窥见薛涛少年小说独特的表现技巧、明察此种守望意识的文化意义,还能让我们了解一种坚守理想的人生姿态。 本文导论部分总结了有关薛涛少年小说的研究成果,点出了守望的含义,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如果我们要系统地把握薛涛少年小说世界并吸纳它可能带来的丰厚价值,守望意识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本文第二章从具体文本入手,通过对薛涛生于70年代初、成名于90年代的文化身份和作为其文学起点的微型小说创作的考察,指出薛涛小说体现了理想在90年代文化背景下的存在方式,薛涛少年小说从结构到内容都体现出一种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坚守,它们决定了薛涛少年小说是一种文学守望,与之相应的守望意识必然存在。 本文第三、四、五章是对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内部剖析。其中第三章主要考察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基础层面,指出对当下世俗的回避与反抗构成了薛涛少年小说最基本的守望姿态,其对应的守望意识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第四章主要考察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衍生层面,我先从文本中大自然形象的演变入手看薛涛少年小说守望姿态的变迁,再从其人物逢自然必迷醉的守望姿态出发,指出其守望意识的重心正从“过往”逐渐转向“自然”,这种转变不仅与魏晋风度的流变吻合,更能在超验主义哲学中找到相应的理由。第五章对比了薛涛前后期少年小说对待真实生活的不同态度,分析了薛涛少年小说所表现出的一种新形态的守望意识。这种新型的守望意识带有隐士哲学的烙印,更有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和哲学作为理论支撑,它出色地回答了如何在现实人生中守望精神世界这一问题。 尾论部分思考了研究薛涛少年小说守望意识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总结了这种守望意识对于现实人生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