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雄崇拜与苦儿情愫——“十七年”战争儿童小说中两类儿童形象的塑造
【6h】

英雄崇拜与苦儿情愫——“十七年”战争儿童小说中两类儿童形象的塑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战争与"十七年"战争儿童小说

(二)"十七年"战争儿童小说与国家意志表达

一、英雄崇拜与新中国理想人格

(一)小英雄的形象特质

1.活泼纯真--脱不了的孩子气

2.机智灵巧--料不到的鬼点子

3.坚强无畏--难不倒的好小子

4.传奇色彩--与死神擦肩

(二)成长主题与伪游戏精神

1."成长"的模式

2.成长的"引路人"

3.伪游戏精神

(三)完美的英雄与新中国理想人格

二、苦儿情愫与旧社会苦难叙事

(一)苦难儿童的现实困境

1.肉体之苦--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2.精神之苦--难释的心灵折磨

(二)底层书写的伤痛与美感

1.布满伤痕的童年

2.仇视欺压的目光

3.坚强美丽的人性

(三)从苦儿到小英雄的距离

结语 当记忆渐渐隐没在沉默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十七年”时期,中国儿童小说领域出现了一个不可小觑的“黄金时代”,一大批深受小读者欢迎的作品相继问世,其中以刚刚过去的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创作占了很大比重。而从这些作品中,又可以清晰地理出两种类型:一类以正面或侧面描写革命战争和革命斗争为主,着力塑造小英雄形象;另一类则以展现战争阴影笼罩下的社会黑暗和人民苦痛为主,细致描绘苦难儿童的悲惨命运。本论文沿用日本学界的说法,将这两类或显或隐展现战争或战争背景下儿童生活的小说,统称为战争儿童小说。 鉴于这两类作品对战争的表现各有特色,且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均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论文拟以不同类型儿童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结合对两类经典儿童小说文本的个案研究,深入探讨其在表现方式、情感内涵、主题指向等方面的特点与类型间的转化。并且,将这两类作品放在民族国家意志表达的相关背景中进行考察,以揭示特定时代是怎样制约儿童小说的主题表达与艺术呈现,作品又是如何传递对理想化公民、社会的想象,民族精神的重塑以及对旧的世界的痛斥和诀别。最后,从本论题延伸开去,思考当下中国儿童小说在表现战争、反思战争的过程中可能的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