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
【6h】

“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二、两类儿童“文化”维度的差异分析

(一)两类儿童在劳动观上的差异比较

(二)两类儿童在地位观上的差异比较

三、两类儿童“社会”维度的差异分析

(一)两类儿童在日常交往上的差异比较

(二)两类儿童在规范意识上的差异比较

四、两类儿童“人格”维度的差异分析

(一)两类儿童在自我认知上的差异比较

(二)两类儿童在社会化上的差异比较

五、小结与讨论

(一)小结

(二)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生活世界”视域下的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的城乡流动空前频繁。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流动人口的生活状态,流动人口第二代的生存状态也被提上了议程。在“同一天空下”,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理应有着同样的童年,但是流动儿童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经历必然会使他们与土生土长的城市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努力发现这些不同的地方,并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问题。
   回顾与该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学术界对流动儿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者从各个视角描述流动儿童的生存状态,但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社会融合、人际问题、教育问题、政策问题及消费问题,与之有关的比较研究很少涉及。研究方法上均是研究者站在流动儿童的“外部”,运用“研究者自己”所秉持的一套理想性的目标和标准来加以评判,这些研究是一种“外部性的研究”。本研究则另觅他途,希望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所突破,具体而言,本选题试图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视域出发,对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生活世界”进行比较。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希望进行一种“内部性的研究”。也就是说,本研究将尊重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自己来图绘两类儿童的生存世界,利用问卷调查,用量化结果来说明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差异,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路径,从而为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共同健康成长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具体而言,笔者选择浙江省嘉兴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和一所公办学校里,在男女比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选择分层抽样方法,得到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样本。将户籍作为研究自变量,将“文化”、“个性”、“社会”三个维度作为因变量。
   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在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背景下,两类儿童在“文化维度”、“社会维度”、“个性维度”三方面的差异,反应了两类儿童在同一片天空下,却有着不同的生活世界。
   这些不同背后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背后是城乡二元的社会背景,也就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制度。
   两类儿童的行为差异,只有整个社会方方面面协调起来,才能共同去缩小现存的不同与差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以实施: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是根本。第二,国家要坚持教育公平原则。第三,加强两类儿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第四,为两类儿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真正实现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梦想。第五,发挥大众传媒的影响,为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生活世界”创造平等的舆论氛围。第六,提高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