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采石文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6h】

浙江采石文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2.国外研究

二、浙江采石文化研究

(一)采石文化的界定

(二)采石对象

1.火山岩型

2.沉积岩型

3.其他类型

(三)采石方式

1.采石的技术方式

2.采石的民俗方式

(四)采石场所

1.采石场景观

2.采石场空间分布规律

(五)采石动机

(六)采石历史

(七)小结

三、浙江自然地理环境与采石文化

(一)地质条件对采石文化的影响

(二)地貌特征对采石文化的影响

1.山地丘陵蕴藏着丰富的石材资源

2.山地丘陵人类生存依赖石材开采

3.河口湾地形提高了对石材资源的需求

4.曲折海岸为石材运输创造条件

(三)水系条件对采石文化的影响

(四)气候条件对采石文化的影响

(五)采石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反作用

1.采石场景观的形成

2.石材的使用

(六)小结

四、浙江社会人文环境与采石文化

(一)科学技术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二)人口聚落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三)宗教信仰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四)墓葬习俗、风水观念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五)地名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六)文学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七)小结

五、重大水利工程与采石文化的关系--以浙江海塘为例

(一)浙江海塘修筑的背景

(二)塘型演变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三)浙江海塘与采石场所的关系

(四)古海塘的保护、旅游开发与采石文化的关系

(五)小结

六、采石文化的价值属性与可持续发展

(一)采石文化的价值属性

1.地域性与民间性

2.地质遗迹、文物古迹与工业遗产三位一体性

3.物质与非物质性

4.开放性与发展性

(二)采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采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采石文化的旅游开发

(三)小结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的文化活动是自然地理环境与在其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采石文化作为人类采石活动中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同样具有丰富的人地关系内涵。浙江采石文化源远流长。本研究以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用野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采石文化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研究。
   采石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采石活动所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模式,具有鲜明的物质和非物质属性,是地域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采石文化包括采石对象、采石方式、采石场所、采石动机和采石历史五个组成部分,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
   浙江采石文化是在区域特有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地质构造条件是区域采石文化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格局对采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纵横交错的水系为石材的运输提供了便捷,有利于采石文化的传播;特殊的沿海气候条件也会对采石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石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影响并且改变当地的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人类的采石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主要是通过采石场景观的形成和石材的使用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社会人文环境与采石文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科学技术、人口与聚落、宗教信仰、墓葬习俗、风水观念、地名、文学等社会人文要素与采石文化之间都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浙江海塘(其中以钱塘江海塘为主)的修筑是古代浙江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随着海塘工程中石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浙江采石文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不少著名的古代采石场都具有为海塘供给石材的历史。
   采石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一定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融合,是地质遗迹、文物古迹和工业遗产的统一。采石文化是区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旅游开发是采石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立足采石文化,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加强社区参与,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