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对策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6h】

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对策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一)问题提出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溯源

2.大众化以来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3.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对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委托-代理理论为高校后勤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智力支持

3.公共产品和第三部门理论为正确处理政府、市场、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智力支持

(四)概念界定与问题限定

1.概念界定

2.问题限定

一、文献综述

(一)数据库的选取和简要现状分析

1.数据库的选取

2.简要现状分析

(二)文献趋势分析

1.专著趋势分析

2.学位论文趋势分析

3.学术论文趋势分析

(三)文献分类综述

(四)文献述评

1.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启示

3.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方向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个案选择

(二)研究过程与个案呈现

1.第一轮后勤社会化改革--强化甲乙方模式

2.第二轮后勤社会化改革--小机关、多实体模式

3.第三轮后勤社会化改革--减员增效,竞聘上岗

(三)个案分析与抛砖引玉

1.体制改革

2.人事改革

3.财务及资产改革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瓶颈突破的建议

(一)宏观层面的分析

1.从政府失灵到市场提供服务

2.学校对后勤改革的支持

3.从市场失灵到政府的能动作用

4.从双重失灵到行业自律管理

(二)微观层面的分析

1.人事改革

2.体制改革

3.观念改革

4.合理定位

5.科学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1999年以来的十年后勤改革解决了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瓶颈问题,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使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十年后,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建设一流的高校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成为摆在后勤人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文章运用教育学、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细致梳理高校后勤改革的历史脉络,把握其本质特征,为本文指明了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体制改革、人事改革、财务及资产改革等不同视角出发,研究了某职业技术学院三轮后勤改革的实践,剖析了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影响后勤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
   最后,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为指导,以某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改革的实践为基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普遍性问题的初步的理论构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要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需要,还要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够保证公益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从内涵和架构方面,我国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构架包括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依法监管;微观层面:轻装上阵、独立运营、改革观念、定位准确、管理科学。

著录项

  • 作者

    陆枝星;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天雪;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学校管理;
  •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后勤管理; 社会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