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治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基于善治理念的视角
【6h】

公共治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基于善治理念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善治理论研究现状

2.公民网络参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善治及公民网络参与的相关理论及关系

(一)善治的理论源起与价值内核

1.善治的理论源起

2.善治的价值内核

(二)公民网络参与的理论阐释

1.公民网络参与的内涵

2.公民网络参与的特征

(三)善治与公民网络参与的辩证逻辑

1.公民网络参与是善治的现实选择

2.善治是公民网络参与的前提

三、善治理念下公民网络参与的应然分析

(一)善治理念下公民网络参与的应然状态

1.公民网络参与应是善治下的双向互动

2.善治下的公民网络参与应具合法性

3.善治下的公民网络参与应是有效参与

4.善治下的公民网络参与应具公平性

(二)善治理念下公民网络参与的正向价值

1.公民网络参与促进了政治环境的和谐发展

2.公民网络参与推动了政府治理模式的优化

3.公民网络参与降低了参与成本

4.公民网络参与有利于培育政治民主文化

四、公共治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公民网络参与的现实困境

1.公民网络参与的互动困境

2.公民网络参与缺乏规范性

3.公民网络参与的有效性不足

4.公民网络参与机会的不均衡

5.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社会情绪化

(二)公民网络参与困境的原因分析

1.传统官僚思想及科层制的组织结构阻碍其互动

2.网络特殊的技术结构和法律欠缺制约其规范性

3.电子政务的滞后发展制约其有效性

4.信息鸿沟影响其均衡发展

5.政治精英的傲慢及政府责任缺失导致情绪化参与

五、善治理念下完善公民网络参与的对策思考

(一)从政府角度推进公民网络参与

1.确立多元治理主体的善治理念

2.完善回应互动的善治机制

3.加强以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

(二)从公民角度推进公民网络参与

1.培育发达的网络公民社会

2.培育成熟的网络参与主体

3.塑造公民网络参与新范式

(三)从环境角度推进公民网络参与

1.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的法治化建设

2.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的政治文化

3.建立消弭信息鸿沟的技术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公民参与在民主政治中被赋予愈渐重要的地位,经典意义上的公民参与是指公民通过政治制度内的渠道参与与选举投票和政府决策相关的政治生活的行为。现代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把公民参与的领域拓展到一切与公共事务相关的公共管理活动领域,也把公民参与的地位提高到与政府平等的治理主体的位置。网络的发展又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对借助于网络这一渠道不断壮大的公民网络参与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的实践发展,进而推动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进步。
   善治理念强调的是“以民众为中心”、多元治理主体的良好治理,其基本要素参与、互动、回应、合法、有效、公平是公民网络参与的应然状态。本文选用善治理念的视角来研究公民网络参与,在围绕公民网络参与的互动、合法、有效、公平展开论述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公民的回应、互动和责任,这是善治理念的价值内核,也公民网络参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章第一部分对善治和公民网络参与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民主价值是强调以民众为中心、多元主体治理的善治的现实选择,而以参与、合作、回应、合法、有效、责任为基本特征的善治理念构成了公民网络参与的前提。第二部分对善治理念下公民网络参与的应然状态和正向价值作出了分析。善治下的公民网络参与应该是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具有合法性、有效性、公平性的参与,这样的参与对于促进政治环境的和谐、政府治理模式的优化、参与成本的降低以及政治民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差距。第三部分就分析了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互动困境、缺乏规范性、有效性不足、机会不均衡、参与情绪化的现实问题和困境,这主要是由传统的官僚思想、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政治精英的傲慢、政府责任的缺失、电子政务的滞后发展、网络特殊的技术结构以及信息鸿沟的原因所致。面对这些困境,文章最后一部分从政府、公民、环境三个角度思考了解决公民网络参与现实困境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