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旅游产业链社区整合的逻辑——以浙北黄村为例
【6h】

乡村旅游产业链社区整合的逻辑——以浙北黄村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力量不断挤压,传统意义上的村庄和小农正在趋向终结,农业萎缩,农村衰败,农民流动却是进退两难,传统社会整合乏力,乡村社区建设何去何从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浙北村庄,自发性的松散经济组织演变形成多功能的组织载体,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制度约束的自发性突破,也是一种在传统村落空间与血缘聚合以外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探索,更是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浙江北部旅游村黄村为例,基于对黄村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实证调查,从社区整合的视角来探讨饱受城镇化、市场化等因素影响的城郊乡村是如何整合起来并维持其发展。全文首先介绍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理性的小农获得了自由选择权,行业、职业分化加大,部分农民开始从事乡村旅游及相关行业,随着市场化和分工的加深,农民从抗击市场风险、节约交易费用等角度出发开始组织化,最终形成产业链。然而,乡村旅游产业链却发挥了诸多潜功能:合理的分工体系与合理的组织结构,协调了多种组织目标,产生了分工整合;信任机制的运行,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合作,扩大了社会信任;文化价值链重构,恢复了社区记忆,改善了居住空间与生活环境,促进了村落的文化凝聚。
  乡村旅游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在一方面,通过加深农民在大农业、新农业上面的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增加产品依赖性,协调村域发展,加深产业集聚,运用产权、契约或信用、社会资本等将市场化改革打散的农民再度组织起来;在另一方面,乡村文化空间是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属性,在重建乡村意向过程中复兴了乡村公共空间,习俗、行为、规范、伦理等制度与非制度的公共空间也得以在生产生活方式结构性转变过程中得以确认与强化。经济结构的大转型,局部传统社会的复归,却紧紧嵌入与社会化的关系网络与生产网络,依赖乡土信任调整村民间的经济行为与社会互动,藉此抵御城镇化与市场化的“拉平效应”,维持乡村社会的平稳运行与良性秩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