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
【6h】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成仿吾的文学批评活动及其渊源

(一)成仿吾的文学批评活动

(二)文化语境与时代背景

(三)成仿吾文学批评思想的学术渊源

二、成仿吾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一)“表现说”: “自我表现”向“阶级意识表现”过渡

(二)“真实说”: “客观真实说”与“主观真实说”

(三)“同情说”:包容与感同身受

(四)“超越说’’:超越既定形式与自我反省

三、成仿吾文学批评观的实践

(一)诗歌批评

(二)小说批评

四、成仿吾文学批评观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成仿吾对创造社的影响

(二)成仿吾文学批评观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影响

(三)成仿吾文学批评观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成仿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批评家,他在借鉴多种外国文学思潮的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开拓性地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评风格和批评范式。成仿吾提出的以“表现说”、“真实说”、“同情说”、“超越说”为理论支撑的批评观念及其批评实践构成了现代文学批评重要的一极。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也显示出草创期的中国新文学在理论构建上的努力,同时也使得中国文论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成仿吾文学批评观的形成有着多种学术渊源。成仿吾在留日时期对各种文学思潮都给予了关注,其中,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福本主义等文学思潮对成仿吾文学批评观的形成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另外,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梅山文化”也对成仿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外文学资源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形成的张力使得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成仿吾文学批评观的理论内涵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自我表现”向“阶级意识表现”过渡的“表现说”。成仿吾在注重“自我表现”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时代与社会,在倡导情绪表现的同时不忘情绪的节制,在“自我”与“阶级”、“情感”与“理性”的张力中确立自己的“表现说”体系。第二,“真实说”。成仿吾十分注重“主观真实”,主张从个体内在的追求出发“真实”的表现社会人生,把内心的要求作为文学的原动力。但是成仿吾并不认为“客观”与“主观”是完全对立的。因而,他的“真实说”对时代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在强调个人内心要求的同时也注重文学对时代的使命。第三,“同情说”。“同情”意味着相互包容的态度以及感同身受的姿态。他认为批评家要对文学作品感同身受,“没入”作品。第四,“超越说”。“超越”预示着批评家要站在一定高度,“脱离”出批评的既定形式。可以说,“表现说”、“真实说”、“同情说”、“超越说”共同构成了成仿吾与众不同的辨识和判断。
  成仿吾的文学批评实践主要体现在诗歌批评和小说批评上。成仿吾的诗歌批评注重“情绪的有效节制”、“创作新的内容和形式”、“诗是天才的创造”,强调“译诗也是诗”等。小说批评是成仿吾文学批评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小说应该有“现代情绪”、“‘心’的观察”、“暗示和想象”、“创新精神”等。成仿吾的文学批评实践大体与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相一致。
  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之于现代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成仿吾的文学批评推动着创造社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对创造社文学观念的形成和转变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次,成仿吾在20世纪20年代初强调文学本身的“全”与“美”,注重文学批评本身的建设的批评观在现代文学史上显得尤为珍贵。最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成仿吾文学批评观的转向使得革命文学思潮渐入人心。当然,成仿吾的文学批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部分文学批评实践与文学批评理论背道而驰,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理论存在一定的距离。甚至,“左”的意识破坏了他的个性批评。但不可否认,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强调文学的独立意义,至今仍有思考和借鉴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