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发展研究
【6h】

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学者

2.教育学术

(三)研究综述

1.关于中外教育交流的研究

2.关于外国来华教育学者的研究

3.关于教育学术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历史研究法

3.比较法

一、清末日本来华教育学教习与教育学术的萌芽

(一)日本教育学教习来华的历史际遇

1.清政府推行新教育的需要

2.教育学课程的设置

3.日本政府方面的“支持”

(二)日本来华教育学教习概况

(三)日本来华教育学教习与教育学术的萌芽

1.担任教育学科的第一批教师

2.帮助编制第一批教育学教科书

3.促进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传播

(四)教育学术萌芽的推动者——服部宇之吉

1.服部宇之吉来华

2.服部宇之吉在京师大学堂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二、民国时期美国来华教育学学者与教育学术的发展

(一)美国教育学学者来华的背景

1.教育学思想的嬗变:从以日本为指向到以美国为蓝本

2.以留美归国学生为主体的中国教育界人士的推动

3.美国教育学学者自身的学术声望

(二)美国来华教育学学者概述

(三)美国来华教育学学者在教育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1.推广了新的教学法

2.推动调查、实验、测量等新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

3.加速中国教育学术团体的创建和发展

4.扩大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四)孟禄来华与东南大学教育学术的发展

1.孟禄与东南大学教育学学者的渊源

2.孟禄在东南大学的教育活动

3.孟禄对东南大学教育学术的影响

三、建国初期前苏联来华教育学专家与教育学术的转型

(一)前苏联教育学专家来华的动因

1.“向苏联学习”政策的形成

2.前苏联教育学说的导入

3.新时期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二)前苏联来华教育学专家的概况

(三)前苏联教育学专家在华的教育活动

1.担任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

2.应用和推广新的教学法——观摩教学、评议会、习明纳尔

3.推广新的教学和研究组织形式——教研室

4.传播凯洛夫《教育学》思想

(四)崔可夫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术的发展

1.帮助教育系修订教学计划

2.参与教育学科教学

3.指导教育系的实习和观摩教学

四、结语

(一)正确认识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教育学术发展的延承性问题

(二)正确认识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教育学术发展的中国化问题

(三)客观的评价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清末到建国初期,中国教育学术走过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转型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外国来华教育学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来华的外国教育学者中,清末以日本教育学教习为主,民国时期以美国教育学学者为主,建国初期以前苏联教育学专家为主。他们作为传播教育学术知识的有力载体,来华后,或为教育学科教师,或为顾问,在中国教育学术萌芽、发展与转型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到来,也使中国教育学术界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和崇外心态,不利于教育学术的独立性以及本土化发展。以往的研究鲜少对外国来华教育学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专门论述,因此,本研究就试着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国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的第一部分论述日本来华教育学教习与中国教育学术的萌芽。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口本教育学教习来华的背景,人员概况,以及他们在中国教育学术萌芽中的贡献,从而阐明口本来华教育学教习是清末教育学术萌芽的重要推手。
  第二部分论述美国来华教育学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的发展。主要分析美国教育学学者缘何来华,以及他们在教育学术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等问题,旨在说明他们的到来,推动了教育学术的发展。
  第三部分论述前苏联教育学专家与中国教育学术的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分析建国初期,前苏联教育学专家来华后通过参与教学、传播凯洛夫教育学思想等一系列活动,加速了教育学术由“美式”向“苏式”的转型。
  第四部分则是对前三部分的总结。通过对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关系的反思,从而对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的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我国现代教育学术交流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