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学校健全人格养成——以晓庄师范学校为例
【6h】

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学校健全人格养成——以晓庄师范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理论基础

1.人本化的学校管理理论

2.道德人格的结构理论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概念界定

1.健全人格

2.学校管理

3.管理育人

(四)文献综述

1.有关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的研究

2.有关晓庄师范学校的研究

3.研究述评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创建的背景

(一)乡村建设运动

(二)师范教育改革运动

(三)义务教育普及运动

二、乡村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五项标准”

(二)目标育人

1.健康的体魄

2.农人的身手

3.科学的头脑

4.艺术的兴味

5.改造社会的精神

三、乡村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本土化

(二)课程设置

1.一个中心---生活课程

2.五种课程

四、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

(一)教学方法的本土化

(二)教学管理

1.一个原则---教学做合一

2.三种制度

五、乡村师范学校的社会活动

(一)政治活动

(二)经济活动

(三)教育活动

(四)文化活动

结语

(一)呼应义务教育普及运动

(二)呼应师范教育改革运动

(三)呼应乡村建设运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的创建和发展,为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乡村建设运动、师范教育改革运动、义务教育普及运动的推动下,创建了乡村师范学校,以此来促进乡村改造的发展。乡村师范学校以乡村建设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论文以晓庄师范学校为例,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探究乡村师范学校的健全人格养成,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社会活动四个方面来揭示学校管理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关系,以为乡村改造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
  乡村师范学校的五个培养目标是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物质载体,农人的身手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实践手段,科学的头脑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思维基础,艺术的兴味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美育途径,改造社会的精神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德育目标。在五大培养目标中,既要以德育来育人格,又要以智育来启发人格,还要以体载格、以美辅格,以劳养格,以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乡村师范学校的课程立足于“本土化”和“生活化”的课程设置。“本土化”的课程是指乡村教育专业课程,重点提高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农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生活化的课程是指在以“生活”为中心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五种具体课程,分别是:中心小学活动教学做;分任院务教学做;征服自然环境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学生自动的教学做,这种生活化的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体力、审美的能力、劳动的能力、道德修养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的艺友制、学园制、小先生制三种特色的制度。“教学做合一”有利于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知行并用”的能力。艺友制重点突出以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来传递知识和艺能,并且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不仅发展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意,而且还实现了育人的效果;学园制重点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小先生制重点在于使学生行使了教师的职责,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辛劳和快乐,并且习得了学会担当、学会分享的品格。因此,此种教学管理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发生了明显的转化,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乡村师范学校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教育活动、文化活动。通过这些社会活动的锻炼,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以促使高尚人格之养成;自觉继承和发扬民族大义,以促使爱国情感之养成;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促使科学头脑的养成;自觉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促使健康体魄之养成;自觉遵守各种规章条例,以促使自律精神之养成;自觉践行吃苦耐劳的生活,以促使坚韧品质之养成;自觉学习和欣赏艺术文化,以促使美感之养成,最终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最后,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学校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呼应了推动乡村师范教育产生的“三大运动”:义务教育普及运动、师范教育改革运动、乡村建设运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