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实践与研究
【6h】

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实践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 研究的目的

2 研究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思维品质的研究

(二)关于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三)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命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理论基点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理论基点

1 研究性学习理论

2 小组合作学习

四、概念的界定

(一)学生自主命题的界定

(二)思维品质的界定

(三)数学思维品质的界定及其表现特征

五、学生自主命题的有效研究

(一)数学命题的理论介绍

1 数学命题的基本原则

2 数学命题的基本方法

(二)学生自主命题的实践形式

1 独立命题,同桌互评

2 独立命题,组内交流

3 合作命题,班级测试

六、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思维品质培养实践

(一)抓住问题本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1 新授课后指导学生自主命题

2 单元测试后学生自主命题

(二)体验多角度命题的方式,延伸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三)课堂当场命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四)改变呈现方式,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五)鼓励质疑精神,孕育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1 抓住典型错误编制习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 从练习及课外资料的错题中,挖掘错因重新编题

(六)打破命题定势,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

七、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方案设计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假设

3 实验对象

4 实验时间

5 实验变量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八、研究成果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

1 对数学教育研究理论的拓展

2 对数学教学实践的启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展开▼

摘要

数学学科在中学课程设置中承担的是基础学科的重任,数学学科天然具备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征。到了高中数学学习阶段,这三大特征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和小学、初中的数学课程相比而言,它的课程内容更加抽象、理性,逻辑思维要求更加灵活。而这一变化正符合高中生的生理和思维的发展的阶段,此时的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变化、发展和成熟,思维正要经历一个由操作型、经验型水平向理论性、反思性水平发展的过程。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阶段,教师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点,充分意识到这个阶段中学生思维的可塑性很大的特点,在数学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和加强数学思维的塑造任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个阶段完成由经验型、操作型向理论性、反思性的飞跃。而笔者认为: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涉及到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六个方面内容,上述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鉴于此,笔者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实践与研究。首先,通过问题的界定,明确学生自主命题、思维品质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通过对应的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状,拓宽研究思路。确定了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试验法,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中,来了解和分析学生自主命题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变化和影响。
  其次,课题主要从学生自主命题的有效研究和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思维品质培养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学生自主命题的有效研究主要包括数学习题编制的理论介绍,学生自主命题的三种方式:独立命题,同桌互评;独立命题,组内交流;合作命题,班级测试。以学生自主命题为载体的思维品质培养实践主要从六个方面来操作:抓住问题本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体验多角度命题方式,延伸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课堂当场命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改变呈现方式,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鼓励质疑精神,孕育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打破命题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再次,在实践层面上,选择实验的对象,从高一入学之初就运用以上策略进行教学尝试,对比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统计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