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同伴互评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6h】

同伴互评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课程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1.1.2 同伴互评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评价方式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相关研究现状

1.5.1 关于同伴互评的有效性方面的相关研究

1.5.2 关于同伴互评效果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

1.5.3 关于网络课程同伴互评的相关研究

1.5.4 研究现状总结

2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活动的设计

2.1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活动的类型

2.1.1 同伴评分型互评活动

2.1.2 同伴反馈型互评活动

2.1.3 同伴交互型互评活动

2.2 三种类型网络课程同伴互评活动的设计

2.2.1 同伴评分型互评活动的设计

2.2.2 同伴反馈型互评活动的设计

2.2.3 同伴交互型互评活动的设计

3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应用的策略

3.1 同伴互评的环境激励策略

3.1.1 提供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3.1.2 打造互惠共享的群体文化

3.1.3 营造客观公正的评价氛围

3.2 同伴互评的动机激励策略

3.2.1 合理分组,实现群体的优势互补

3.2.2 善用开放勋章,提高学生同伴互评的积极性

3.2.3 纳入绩效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3 同伴互评的能力提升策略

3.3.1 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3.3.2 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3.3 增强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

4 《教育技术学导论》网络课程同伴互评实施与检验

4.1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活动的实施环境分析

4.2 《教育技术学导论》同伴互评方案设计

4.3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的具体实施过程

4.3.1 同伴评分型互评活动的实施过程

4.3.2 同伴反馈型互评活动的实施过程

4.3.3 同伴交互型互评活动的实施过程

4.4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应用效果检验

4.4.1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的检验指标

4.4.2 网络课程同伴互评的具体检验过程

4.4.3 应用效果访谈分析

4.4.4 应用效果总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互联网+”计划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互联网+”益民服务明确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网络课程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课程中现有学习评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从而导致网路课程中的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质量不高、学习者辍学率高等问题。同伴互评在网络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网络学习的效果。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从同伴互评的有效性、同伴互评的影响因素、同伴互评的组织实施过程、网络课程中的同伴互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探索出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同伴互评的影响因素,分析网络课程中同伴互评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网络课程的内容特点和评价需要,提出网络课程环境下同伴互评的三种类型,包括同伴评分型互评活动、同伴反馈型互评活动、同伴交互型互评活动。根据不同的互评类型,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同伴互评学习活动,包括互评目标的设计、互评任务的设计、互评标准的设计、互评主体的角色设计、互评的组织实施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提出了同伴互评在网络课程中有效应用的策略,包括环境激励策略、动机激励策略和能力提升策略。以导师执教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为例,设计网络课程同伴互评的实施方案,检验所设计同伴互评活动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同伴互评活动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是有效果的。文章的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