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子集注考证》研究与整理
【6h】

《孟子集注考证》研究与整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北山四先生在儒学历史上的地位

二、金履祥简介及相关著述

三、《孟子集注考证》相关问题

研究篇

第一章 从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看对朱熹《孟子集注》的传承

第一节 传承《孟子集注》的体例与方法

第二节 传承《孟子集注》的义理观

第二章 从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看对朱熹《孟子集注》的创新

第一节 对《孟子集注》训诂体例与注释方法的创新

第二节 对《孟子集注》内容经义的创新

整理篇

凡例

序说

孟子集注考证卷一

孟子集注考证卷二

孟子集注考证卷三

孟子集注考证卷四

孟子集注考证卷五

孟子集注考证卷六

孟子集注考证卷七

序跋

许谦序

李桓序

四库全书提要

胡凤丹序

金履样跋

吕迟跋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金履祥作为朱学嫡脉,于朱子的四书学颇有建树。他的《孟子集注考汪》在考证内容上结合了历代孟子学的研究成果,保存了其师王柏与何基的大量言论。在训诂方法及义理观上基本传承朱熹《孟子集注》,在训诂体例、名物制度等方面则多有创新和补充,在研究元代的朱子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学界对四书学及《孟子集注》原书的研究比较详尽,对《孟子集注考证》的朱子四书学地位关注却稍显不足,尤其是探索其与《孟子集注》的传承关系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笔者旨在梳理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对《孟子集注》的传承与创新之处,提出浅见,以为玉引。本课题分绪论、研究篇和整理篇三部分。
  绪论部分交代了北山四先生在儒学历史上的地位,金履祥在朱学传承上的承上启下地位及其《孟子集注考证》的学术地位、研究价值等相关问题。
  主要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篇,共分三章。第一章立足于朱熹的《孟子集注》,从训诂方法及义理观角度探索其与《孟子集注考证》的承传关系。第二章主要对比分析在体例与内容方面,《孟子集注考证》与《孟子集注》的不同及其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整理篇,主要是对《孟子集注考证》的点校。点校前有一则凡例,对《孟子集注考证》的版本、出校记原则予以说明。凡例后增添原卷目录,以备读者查阅。文末附《孟子集注考证》的历代书目著录情况及序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