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的开发研究
【6h】

中国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的开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图表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1.研究背景

2.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三)概念界定

2.与本研究相关的“统计指标”

3.教育“走出去”的上位概念与指标

4.教育“走出去”及其指标体系

一、文献综述

(一)文献趋势分析

1.教育指标研究的趋势分析

2.有关教育国际化指标研究的趋势分析

(二)文献观点综述

1.宏观教育统计指标内容分类综述

2.宏观教育指标架构的方式的观点综述

3.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综述

(三)文献述评

二、教育“走出去”的上位词——教育国际化的范畴提炼

(一)宏观意义上的教育国际化文本分析

(二)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文本

1.四套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概览

2.四套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的分析

三、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统计指标的变化

(一)我国教育统计年鉴和公报指标的变化

1.我国的各类宏观教育统计年鉴

2.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3.现有宏观教育统计的指标缺位

(二)教育改革与统计指标的因应性

1.教育指标要体现并引导教育改革

2.教育改革是教育指标体系变化的因和果

3.构建教育统计指标的前瞻性

四、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的架构

1.比较性原则

2.专业性和简约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量质结合原则

1.教育“走出去”指标架构的依据——理论基础

2.教育“走出去”指标架构的依据——政策背景

3.教育“走出去”指标架构的依据——现实状况

(三)教育“走出去”指标架构的过程

1.文献法进行资料的初步收集、分析和处理

2.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内容的设计过程

(四)教育‘‘走出去”指标架构的结论

1.一级指标分析

2.空间拓展维度的二级、三级指标

3.人力资源维度的二级、三级指标

4.财物资源维度的二级、三级指标

5.内容载体维度的二级、三级指标

6.教育竞争力维度的二级、三级指标

(五)指标应用说明

1.应列入统计年鉴的指标

2.应列日常统计的指标及数据获取路径

3.中国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总览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1.研究不足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步入21世纪,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模与质量都很显著,同时,教育国际化也越来越需要从单方面关注教育“引进来”,到谋求教育“走出去”的新高度,以期实现“两手兼顾,平衡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教育“走出去”的研究略显不足,本研究试在确定教育“走出去”下的定义的基础上,努力出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教育“走出去”的统计指标体系。
  在一定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借鉴教育国际化理论,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宏观设计原理的科学合理成分;也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对进行教育“走出去”的上位词——教育国际化进行范畴提炼;在分析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统计指标的变化后,尊重我国国情和国际比较前提下,根据“教育资源”同“教育竞争力”的视角,尊重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架构的原则、依据,并考虑到指标统计的便利性、可行性等因素,构建出教育“走出去”的统计指标,并形成中国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最终构建的中国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其一级指标是:空间拓展维度、人力资源维度、财物资源维度、内容载体维度、教育竞争力维度,共5项。二级指标包括“境外办学”、“来华留学生情况”、“教育援外经费”、“对外汉语”、“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等21项,三级指标包括在“境外中国举办的幼儿园”、“教育部直属高校来华交流学生与教师情况”、“教育部用于教育援外的经费”、“国外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杂志数”、“外国人对中国教育的了解度、认可度”等74项。
  研究结果是构建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和国际共性的中国教育“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可供相关使用者评价中国教育“走出去”之现状贡献参考,帮助我国各教育主体就教育“走出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诊断,研究丰富了教育国际化理论,丰富了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对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进程具有一定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