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具有双重光谱变化特性的光致变色[2]轮烷——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6h】

具有双重光谱变化特性的光致变色[2]轮烷——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前言

1.1光致变色现象

1.1.1光致变色发展历史

1.1.2光致变色体系

1.1.3光致变色的应用

1.2轮烷

1.2.1轮烷合成方法

1.2.2轮烷的应用

1.3本论文研究目的

第二章具有双重光谱变化性质的光致变色[2]轮烷的构筑及其无损读取特性研究

2.1引言

2.2课题设计

2.3目标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2.3.1[2]轮烷R1和R2的逆合成分析

2.3.2[2]轮烷R1和R2的合成

2.4[2]轮烷R1和R2的双重光谱变化性质研究

2.4.1核磁实验

2.4.2紫外-可见光谱实验

2.4.3 R1和R2的无损读取特性研究

2.5结论

第三章实验部分

3.1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和数据

3.2化合物2和3的合成方法和数据

3.3[2]轮烷R1和R2的合成

3.4异构化速率常数的计算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一类新型光致变色[2]轮烷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并系统研究了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刺激条件下的双重光谱变化性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通过穿线-封端法合成了两类由哑铃状轴线部分和缺电性四价紫精环蕃(CBPQT4+)组成的双稳态[2]轮烷分子R1和R2。在其轴线上分别引入光响应性的偶氮苯单元(AB)和富电性的1,5-萘二酚(DNP)单元(R1)或者二氟联苯胺(DFBZ)单元(R2)作为两个不同识别位点。通过核磁1H NMR谱和13C NMR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分别对R1和R2的进行了结构表征。
  在第二部分中,通过核磁和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系统研究了上述双稳态[2]轮烷分子在乙腈溶剂中的光致变色行为。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可以激发AB单元进行可逆的顺/反异构,从而驱动CBPQT4+大环在轴线上进行穿梭运动。当分子处于反式光稳态PSSE时,大环倾向于与反式AB单元络合;而处于顺式光稳态PSSZ时,大环则倾向于与DNP或者DFBZ单元络合。这就使得R1和R2表现出双重光谱变化的性质:一重光谱变化由AB模块的顺反异构引起;第二重光谱变化则来自于AB模块发生E(反式)→Z(顺式)光异构化后造成的DNP(∪)CBPQT4+或者DFBZ(∪)CBPQT4+复合物电荷转移(CT)吸收峰的增强。由于CT吸收峰长波段部分处在不与AB模块的吸收光谱相重叠的区域,因此选择该CT吸收峰对分子信息进行读取时,不会引起AB模块发生光异构化;从而赋予这类光致变色[2]轮烷分子具有无损光学读取的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