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6h】

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2.1旅游线路概念

1.2.2旅游线路研究

1.3复杂网络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1.4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研究内容

1.4.2技术路线

2研究方法

2.1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评价指标

2.1.3核心-边缘模型

2.1.4中心性

2.2空间自相关

2.3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方法

2.4核密度估计法

3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1自然地理概况

3.1.2旅游资源概况

3.1.3旅游发展概况

3.2数据来源

4杭州市旅游景点及客源地分布特征

4.1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

4.1.2空间分布均衡性

4.1.2分布密度

4.2客源地分布特征

5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特征

5.1网络模型构建

5.2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5.2.1密度分析

5.2.2中心势分析

5.2.3核心-边缘分析

5.3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5.3.1程度中心性分析

5.3.2亲近中心性分析

5.3.3中介中心性分析

6杭州市不同旅游时间网络空间结构特征

6.1不同停留时间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6.1.1密度分析

6.1.2核心-边缘分析

6.2不同停留时间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6.2.1停留1天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6.2.2停留2天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6.2.3停留3天及以上网络节点结构特征

7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的影响因素

7.1网络节点区位

7.1.1空间分布均衡性

7.1.2分布密度

7.2网络节点距离

7.3网络节点等级

7.4网络节点类型

7.5网络节点好评度

8结论与展望

8.1.1结论

8.1.2建议

8.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旅游线路作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线路结构模式、旅游线路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而对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杭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线路网络结构特征研究更为薄弱。因此,为进一步优化杭州市旅游线路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有必要开展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本文从网络游记获取研究数据,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GIS技术结合,探讨杭州市旅游线路的网络结构特征。首先,分析了杭州市旅游景点和客源地的分布特征;然后,借助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并结合ArcGIS等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模型,并采用整体网络结构和节点结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对游客停留时间为1天、2天、3天及以上的旅游线路网络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从网络节点区位、节点间的距离、节点的类型、等级、好评度等方面分析了旅游线路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1)杭州市旅游景点的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分别为60.66和0.714,景点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客源地到杭州的距离与旅游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451,存在一定的距离衰减效应。
  (2)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中整体网络密度为0.18,网络整体水平略低,属稀疏网络,景点间合作不够紧密,联系有待加强。
  (3)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不同景点在线路网络中角色和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核心景点与边缘景点的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心区有19个景点,集中分布在杭州市区;边缘区有35个景点,分散分布于各个区县中。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旅游核心,雷峰塔、灵隐寺、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网络中的次级旅游核心,重要旅游景点有15个,一般旅游景点有9个,边缘旅游景点26个。
  (4)停留时间1天、2天、3天及以上旅游线路网络的密度分别为0.133、0.1343、0.1618,随停留时间增加,网络密度不断增大,景点间联系增强。停留时间1天、2天、3天及以上旅游线路网络都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且随着停留时间越长,核心景点和边缘景点的数量不断增加。
  (5)停留时间为1天、2天、3天及以上旅游线路网络节点特征对比分析表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3个中心性指标值最高,始终是网络中首要的集散和中转中心,网络地位保持稳定;雷峰塔、灵隐寺、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各项中心性指标值也较高,集散和中转作用仅次于西湖风景区。随着停留时间变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程度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值提高,中介中心性值减小,集散功能增强,中转作用减弱;千岛湖风景区的中心性指标值都在提高,为淳安县内重要的集散和中转中心;天目大峡谷、太湖源、垂云通天河景区、瑶琳仙境景区的程度中心性和亲近中心性值都很低,但中介中心性指标却很高,成为桐庐县和临安区内重要的中转中心。
  (6)杭州市旅游线路网络受到旅游节点的地理区位、旅游节点之间的距离、旅游节点的等级、类型等的影响,未受旅游节点好评度的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