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某高职院校为例
【6h】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研究——以浙江某高职院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引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倦怠

(四)测量工具的研究

1.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BI

2.倦怠调查表-BM

3.S-MBM职业倦怠量表

4.OLBI职业倦怠量表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1.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研究

2.关于职业倦怠研究取向方面的理论

(二)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1.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已有的实证研究

2.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三)关于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1.躯体症状的具体表现

2.心理情绪症状的具体表现

3.智力——行为症状的具体表现

4.社会——组织症状的具体表现

(四)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阶段

(五)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二、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基本方案

1.研究目的

2.研究样本

(二)职业倦怠指标整体状况分析

1.研究结果分析

2.浙江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结构分析

(三)结论

1.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

2.不同因子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3.基于人口变量的分析及讨论

三、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2.组织因素维度的结果分析

3.教师个人因素维度的结果分析

(四)结论

1.社会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2.组织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3.教师个人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五)调查分析结论

四、浙江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一) 社会层面

1.要明确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

2.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财政收入

3.增强公众对民办高职教师的认可度

4.提升民办高职教师的价值归属感

(二) 组织层面

1.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

2.给予更多人文精神关怀

3.加强情感管理

4.增进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 教师个人层面

1.建立专业期望

2.提升专业素养

3.参与社会活动

4.实现自我激励

五、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职院校日益增多,受社会需求、经济效益、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面临着许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受其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也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与单位、个人等其他因素共同引起职业倦怠。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品德端正、思想状态好、有活力、朝气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的服务质量与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否则日益加深的职业倦怠,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民办高校进行调查,从而寻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以帮助这些教师走出职业倦怠,壮大该地区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
  文献调查法是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对国外及国内的教师职业倦怠作了一定了解,查阅了中国民办的发展史,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也进行了调查。以职业倦怠问卷为参考指南,以浙江民办高校为对象,编制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倦怠测量问卷;通过向浙江Y高职院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该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以社会性和教师背景性为研究基础,对去个性化、情绪衰竭、低成就感这三个职业倦怠维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显示:该校教师去个性化现象不严重、情绪衰竭偏高,低成就感也偏高。当中,职业倦怠受背景性因素影响较大,如学校、薪酬、职称、教龄、文化程度、年龄等。同时,职业倦怠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如工作量、组织管理等。成就感与情感衰竭与职业发展因素影响,去个性化受学生因素影响。最后,针对该地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从学校、社会和个体三个角度对该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缓解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