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理解”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以必修Ⅰ“政治文明史”为例
【6h】

基于“理解”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以必修Ⅰ“政治文明史”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1.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呼唤“理解”

2.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需要“理解”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情况

2.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思路

2.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理解”的概念及历史学科理解性教学的发展

(一)不同学科中的“理解”

1.解释学中的“理解”

2.心理学中的“理解”

3.历史学中的“理解”

(二)历史理解的类型与特点

1.对历史事实与内容的理解

2.对历史评价与意义的理解

3.对历史因果与规律的理解

4.对自我历史认知的理解

(三)历史学科理解性教学的发展历程

1.国外历史学科理解性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2.国内历史学科理解性教学的引进与提升

二、基于“理解”的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目标设计

(一)历史理解的水平分析

1.理解历史的联系

2.理解历史多元性

3.同情地理解历史

4.建构历史的解释

5.形成理解意识

(二)政治文明史理解性教学目标的分析

1.确立理解性教学目标的依据

2.理解性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政治文明史理解性教学目标的陈述

1.理解性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分层

2.理解性教学目标的陈述

三、基于“理解”的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处理与活动设计

(一)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1.溯源历史,长时段考察

2.放宽眼界,跨地域审视

3.洞察世事,深度化挖掘

(二)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呈现

1.理顺逻辑,把握主线

2.整合资源,建构体系

3.注重史味,兼顾趣味

(三)政治文明史教学活动的组织

1.以问题为中心

2.以主题为中心

3.以课型为中心

(四)政治文明史教学活动的评价

四、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的设计反思

(一)教师学科素养——理解之关键

(二)教材二次开发——理解之基础

(三)有效问题设计——理解之抓手

(四)历史情境营造——理解之途径

(五)严密教学逻辑——理解之保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曾说:“千言万语,归根结底,‘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在世界各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中学历史教学普遍贯穿“理解”意识。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化,对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育日趋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从历史学科的特质出发,把握历史“理解”的核心元素,基于“理解”地设计教学活动和展开理解性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涵养理解意识,对当前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为五大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是关于本研究的缘起、现状及思路与方法的总体介绍。
  第一部分,是“理解”的概念及历史学科理解性教学的发展。主要从解释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三个不同学科的语境中分析“理解”的含义,在此基础之上从历史文本解读、历史意义阐释、历史因果分析和自我历史认知建构等角度阐述历史理解的类型与特点,进而分析历史学科理解性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是基于“理解”的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目标设计。首先从理解历史的联系、理解历史多元性、同情地理解历史、建构历史解释和形成理解意识等不同的理解水平展开分析;然后从理解性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理解性教学目标的陈述等两个方面予以系统阐述。
  第三部分,是基于“理解”的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处理与活动设计。主要从时段、地域和深度上把握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从逻辑与主线、整合与建构、史味与趣味等方面明晰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问题、主题和课型的角度探讨政治文明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从目标、过程、反馈与结果的角度评价政治文明史教学活动。
  第四部分,是高中政治文明史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的设计反思。主要从教师的学科素养、教材的二次开发、有效的问题设计、历史现场情境的营造和构建严密的教学逻辑等五个方面探讨促进学生理解的具体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