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多环境因素的丝织品老化模拟及保存现状表征的研究
【6h】

基于多环境因素的丝织品老化模拟及保存现状表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是丝织品的故乡,考古研究发现丝织品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出土丝织品大多都糟朽不堪,研究者需要对其进行老化评估和修复保护,但其珍贵程度,不可能提供大量的样品进行科学探索,因此前期的研究主要是在人工老化丝织品上。文物的老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也是基于这一事实,对丝织品进行多环境因素的老化;以无损微量为前提,选择合适的表征方法,对丝织品的保存状况进行分析,以揭示丝织品的老化特征,初步探索丝织品的老化规律。
   本文首先对丝织品进行了多因素的老化模拟,然后从力学性能、黄变程度、形貌、结构、相对平均分子量、氨基酸含量六个角度对老化丝织品的老化过程和保存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丝织品力学性能和黄度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只可以用来研究人工老化丝织品的老化过程,不能应用在文物上。研究表明:不论在何种老化环境中,老化条件越剧烈,老化速度越快,相同老化时间下,老化越严重,湿度对光老化和热老化的影响尤为明显;当水分在丝织品老化中起到明显作用时,位于3300cm-1~3290cm-1的红外吸收会增强,峰形会变尖,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相对摩尔含量会明显下降;随着丝织品老化程度加深,其平均分子量会不断下降,下降趋势与老化条件无关,丝蛋白的二级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当丝织品老化非常严重时,酰胺Ⅰ区的红外吸收会向低波数方向明显移动;丝织品中酪氨酸相对摩尔含量、甘氨酸与酪氨酸含量的比值可作为评价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指标。
   根据得出的结论对出土于新疆、浙江、乌兹别克斯坦的五个丝织品文物的保存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其中出土于新疆墓葬的三个样,形貌上差异不大,但老化状况有明显差异;通过与现代样的红外光谱对比可知五个样品都发生严重老化,根据氨基酸分析结果可判断其老化状况以及水分是否在老化过程中起到明显作用。丝织品文物埋藏时间长,埋藏环境复杂多变,即使处于同一墓葬的丝织品也可能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老化状况。
   通过研究可以明确各因素在丝织品老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丝织品以及文物保存环境的确定提供基本依据;可以根据文物的形貌特征、结构特征、氨基酸含量,对其埋藏环境和保存状况进行基本评价,为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