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列宁选举思想对完善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启示
【6h】

列宁选举思想对完善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论文的重点

1.3.2 论文的难点

1.3.3 论文的创新点

2.列宁选举思想概述

2.1 列宁选举思想渊源

2.1.1 马克思的选举思想

2.1.2 恩格斯的选举思想

2.2 列宁选举思想的内容

2.2.1 苏维埃共和国需要选举制

2.2.2 赋予人民罢免和监督权

2.2.3 用法律维护公民的选举权

2.3 列宁对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评价

2.3.1 资产阶级选举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

2.3.2 资产阶级选举是掩盖其阶级本质的外壳

2.3.3.资产阶级一些先进的选举实践经验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3.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现状

3.1.1 我国的选举制度相关法律规定的现状

3.1.2 我国的选举法律制度具体实施的现状

3.2 我国选举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直接选举的范围较为狭窄

3.2.2 候选人之间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

3.2.3 选举的监督、罢免机制不完善

4.列宁选举思想对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启示

4.1 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4.2 完善选举监督制度

4.2.1 建立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

4.2.2 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

4.2.3 明确新闻媒体在选举监督中的地位

4.3 代表候选人制度的完善

4.3.1 完善代表候选人提名机制

4.3.2 规范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办法

4.3.3 实行代表候选人竞选制度

4.4 完善选举诉讼制度

4.4.1 设置专业化的选举诉讼法庭

4.4.2 适当扩大选举诉讼受案的范围

4.4.3 设计规范的选举诉讼程序

4.5 建立完善的罢免机制

4.5.1 合理制定罢免的人数和比例

4.5.2 规范罢免的理由

4.5.3 明确罢免程序启动的主体与职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思想为基础,并结合苏俄的具体国情,在本国开始了选举制度改革的实践。在这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借鉴苏联的选举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法律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发展,选举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受人民监督以后,选举制度已经在国家体制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公民的政治诉求也趋向多元化,我国选举相关法律的不足和弊端也日益显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的选举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列宁选举思想作为指导,结合中国选举实践的现状,分析我国选举法律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并借鉴西方先进的选举实践经验,通过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完善代表候选人制度,选举监督制度和选举诉讼制度,建立规范的罢免机制五个措施来完善我国的选举法律制度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