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比较研究
【6h】

中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1研究现状

1.2.2研究思路

1.2.3研究方法

1.3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3.1重点

1.3.2难点

1.3.3创新之处

2中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历史考察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爱国主义的界定

2.1.2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界定

2.2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发展

2.2.1古代时期

2.2.2近现代时期

2.2.3新中国成立以后

2.3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发展

2.3.1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2.3.2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2.3.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

3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3.1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途径

3.1.1家庭教育是基础

3.1.2学校教育是主渠道

3.1.3历史文化教育是重要形式

3.1.4大众传媒传播是新形式

3.2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3.2.1家庭教育

3.2.2学校教育

3.2.3社会性教育

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比较分析

4.1家庭教育比较

4.1.1中美家庭教育的共性

4.1.2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4.2学校教育比较

4.2.1.中美学校教育的共性

4.2.2中美学校教育的差异

4.3历史文化教育比较

4.3.1中美历史文化教育的共性

4.3.2中美历史文化教育的差异

4.4异同原因分析

4.4.1中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比较共性原因分析

4.4.2中美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比较差异原因分析

5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对我国的启示

5.1避免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不足

5.1.1推行霸权主义的危害

5.1.2爱国主义教育宗教化具有误导性

5.2借鉴美国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优点

5.2.1加强公民教育

5.2.2增强纳税意识教育

5.3创新途径

5.3.1加强理性教育,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

5.3.2增强全球意识教育

5.3.3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丁美丽;

  •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班;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美; 爱国主义; 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