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链视角下江浙沪地区城市功能的空间演化研究
【6h】

产业链视角下江浙沪地区城市功能的空间演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城市功能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产业链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基于产业与城市的耦合与互动研究

3 江浙沪地区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现状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3.2 江浙沪地区经济总量与结构分析

3.3 江浙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影响因素

3.4 江浙沪地区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的布局与规划

4 产业链、城市功能测定及其互动效应的理论分析

4.1 城市功能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4.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链测定方法

4.3 产业链与城市功能互动效应的理论分析

5 基于产业链的江浙沪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研究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5.2 江浙沪地区城市功能概况

5.3 江浙沪地区城市功能空间演化分析

5.4 江浙沪地区产业链情况

5.5 产业链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的联动分析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其核心在于城市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因此,将城市的功能与产业结构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的研究重视挖掘产业的内部因素与城市功能的联系,却忽视了区域经济多是依靠产业间关联形成的产业链施加影响,本文正是以我国区域经济的成熟代表----长三角区域中的江浙沪地区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城市功能的演化情况,旨在探析城市功能演化过程中与产业链的互动机理。
  本文首先梳理了城市功能与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从江浙沪地区经济现状出发,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并概述其基本情况;再深入阐述城市功能和产业链的测定方法及分析过程;接下来文章以2002年、2007年以及2012年三个时间点共计10年的跨度期为时间轴进行演化分析,结合纳尔逊法、APL模型、ArcGIS软件等方法通过数据与图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城市功能演化、产业链演变以及二者联动分析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产业链的角度挖掘城市功能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和趋势;最后借助实证研究总结的演化特征和趋势得出江浙沪城市群的功能分布与产业链的耦合联系以及二者的趋势互动情况等相关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适度错位发展、深化以上海为核心周边城市配套衔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应对原材料成本上升等优化策略,为江浙沪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