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品供应链纵向协作与原料乳质量:以中国乳业为例
【6h】

食品供应链纵向协作与原料乳质量:以中国乳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中间组织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信息不对称与食品质量

二、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

第三章 食品供应链纵向协作与原料乳质量关系:理论分析

第一节 食品供应链纵向协作的含义及实践

第二节 典型的食品供应链纵向协作:传统的市场与完全一体化

一、传统的市场

二、完全一体化

第三节 原料乳质量从低质量均衡向高质量均衡演化:一个演化博弈模型

一、方法的选择

二、模型的设定

三、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四、模型的小结

第四节 食品供应链纵向协作——中间状态

一、合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二、政府、信任、制度

第四章 中国乳业供应链纵向协作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具体组织模式简介

一、市场交易模式:“奶农+市场+乳企”

二、合同模式一:“奶农+乳企”

三、合同模式二:“奶农+奶站+乳企”

四、合作社模式:“乳企+合作组织+奶农”

五、公司企业模式:“乳企+自建牧场”

第二节 具体组织模式比较

一、维度一:供应链纵向协作

二、维度二:利益联结方式

三、维度三:紧密化程度

四、维度四:奶农组织化程度

五、维度五:原料乳质量

第五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对供应链纵向协作下的传统的市场和完全一体化进行比较分析,前者的控制力小于后者,后者的控制力大于前者

二、当供应链纵向协作的紧密化程度不断提高时,原料乳质量从低质量均衡向高质量均衡演化

三、在原料乳质量控制方面,合作社模式优于合同模式优于市场交易模式

四、要促使组织模式有效控制原料乳质量,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须的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促进紧密化程度不断提高,鼓励发展多种组织模式

二、要稳步发展自建牧场,切勿追求“牧场大跃进

三、在扶持合作社模式同时,要加快完善合同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10年,中国乳业达到了20%的年增长水平,大大高于世界乳业的1.5%的年增长水平。事实上,中国乳业的非常规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机。安全的奶源是乳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但是,中国乳业一直以来对奶源控制力不足。这种控制力不足直接导致原料奶总量少、质量差,间接导致一些奶农、奶站对原料奶造假以达到乳企收购标准。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乳业的深层问题才得以“浮出水面”。如何增强中国乳业对奶源的控制力?这个问题对于破解中国乳业质量危机、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乃至深化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增强奶源控制力涉及到乳业供应链上奶农和乳企的关系。因此,从产业组织层面对中国乳业质量危机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分析,这种涉及供应链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供应链下游加工商的关系的重新整合属于“供应链纵向协作”的范畴。
   本文在供应链纵向协作的研究视角下,以中国乳业为例,运用模型演绎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供应链纵向协作与原料乳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探讨了供应链纵向协作的制度安排如传统的市场、完全一体化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对原料乳质量的影响、供应链纵向协作与原料乳质量的动态关系以及中国乳业的四种组织模式对原料乳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如下:
   一是对供应链纵向协作下的传统的市场和完全一体化进行比较分析,前者的控制力小于后者,后者的控制力大于前者。当奶农和乳企通过市场交易,两者之间是最松散的利益的外部结合导致原料乳生产陷入“低质量”陷阱。而当乳企自建牧场,奶农成为乳企的产业工人时,两者之间是最紧密的利益的内部结合使得原料乳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是当供应链纵向协作的紧密化程度不断提高时,原料乳质量从低质量均衡向高质量均衡演化。借助演化博弈模型的演绎,明确只有当紧密化程度很高时,奶农和乳企经过不断学习和模仿的最终趋势是乳企采取策略“合作”,即以优价换优质;奶农采取策略“合作”,即提供高质量原料乳。而当紧密化程度不高时,奶农和乳企经过不断学习和模仿的最终趋势是乳企采取策略“不合作”,即以无论原料乳质量高低,均以低价收购;奶农采取策略“不合作”,即提供低质量原料乳。这说明紧密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原料乳质量的提高。
   三是在原料乳质量控制方面,合作社模式优于合同模式优于市场交易模式。对于资源配置,中间状态依靠多样化的合同关系。而原料乳质量的保证往往依靠合同的执行,因此,合同的不稳定性往往直接影响原料乳质量。结合第三章的分析,发现合同模式的合同稳定性低于合作社模式的合同稳定性,因而合同模式下的原料乳质量低于合作社模式下的原料乳质量。但是,在原料乳质量控制方面,合同模式还是优于市场交易模式的。原因在于合同对提供低质量的交易方有惩罚的威胁。
   四是要促使组织模式有效控制原料乳质量,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须的。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乳业的四种组织模式,“乳企+合作组织+奶农”和“乳企+自建牧场”能够相对比较有效地保证原料乳的高质量。但是,两种组织模式的有效运作都有赖于地方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