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研究
【6h】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理论基础

2.1 贸易保护相关理论

2.1.1 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

2.1.2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

2.2 相关国际贸易政策

2.2.1 关税政策

2.2.2 反倾销与反补贴政策

第3章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源

3.1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背景分析

3.1.1 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3.1.2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3.1.3 中国面临的“特保条款”问题

3.2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提出

3.2.1 “中美轮胎特保案”案件始末

3.2.2 “中美轮胎特保案”在各国的反响

3.2.3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显著特点

第4章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发展

4.1 中国轮胎及相关产业发展趋势

4.1.1 中国轮胎出口现状

4.1.2 相关产业发展趋势

4.2 中国回应特保措施的博弈分析

4.2.1 我国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4.2.2 我国针对美国实行反制措施

4.2.3 我国回应特保措施的博弈分析

第5章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影响

5.1 “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中国的影响

5.1.1 对轮胎产品出口的影响

5.1.2 对中国就业问题的影响

5.1.3 “中美轮胎特保案”引发示范效应

5.1.4 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受到影响

5.2 “中美轮胎特保案”对美国的影响

5.2.1 对美国轮胎市场的影响

5.2.2 对美国就业问题的影响

5.2.3 美国承受的舆论影响

5.3 “中美轮胎特保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1 贸易保护加剧,贸易摩擦增多

5.3.2 贸易条件恶化,减缓全球经济复苏

第6章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启示

6.1 理性看待我国当前所处的不公平贸易环境

6.2 WTO规则下贸易救济措施的应对及应用

6.2.1 中国应该充分运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6.2.2 中国应该充分运用WTO规则下的贸易救济措施

6.3 强化处理贸易摩擦问题的机制和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近年来中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对美出口激增,扰乱了美国市场为由,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对中国输美轮胎启动特别保障措施调查。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9月11日决定,对源自中国的进口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提高关税措施,即在目前4%税率的基础上,第一年加征从价税35%,第二年30%,第三年25%。为了应对此案,我国政府于2009年9月14日启动了WTO争端解决程序。
   文章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此案的起源、发展以及影响。
   文章的“起源”部分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我国签订的不公平“特保”条款三个角度分析了“中美轮胎特保案”产生的背景,并对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介绍。
   文章的“发展”部分研究了我国轮胎产业及其连锁产业的经济变化趋势。同时文章还对中国回应特保案所采取的措施--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和针对美国产品实行“双反”调查--进行了评析。结论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途径。
   文章的“影响”部分则是从中国、美国、全球经济三个角度对“特保案”产生的效应进行评估。对中国而言,此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国首起对华特保案,据初步估算,此案将影响10万工人的就业,出口损失约10亿美元。此外,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损失难以估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各国为保障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频繁。“中美轮胎特保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具有迫切性及现实意义,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摩擦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