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关于延安时期社会建设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

(二)理论来源

(三)实践基础

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事业建设

(二)社会关系建设

(三)社会制度与体制建设

(四)社会组织建设

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影响与价值

1.新型国民性的形成

2.未来政权的雏形与镜鉴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1.领袖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建设的正确取向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

2.指导思想的端正与理论创新的深化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3.民主建设的推进与社会力量的动员参与是推进社会建设的保障动力

4.利益关系的协调与体制建设的完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有力促动

5.重视政府形象建构与推进政民互动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问题及其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物资匮乏、战争不断的旧中国成功实现了我们党的历史性转型。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不仅是我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更是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辉煌十三年。在长达十三年的时期内,我们党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展现出根据地社会建设创新发展的丰富图景。延安时期的社会建设不仅保障与巩固了边区的政权稳定,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环节,而且为后来我们党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治理与建设提供了蓝图,为一个崭新的中国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以延安时期根据地的社会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系统分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延安时期我党开展社会建设的社会条件及其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分析与论述了延安时期我党社会建设的历史意义及其现实启示。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延安时期我党社会建设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来源。通过对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经济条件、政治环境、外部环境和现实需求的分析,论述了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关于延安时期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建设思想、井冈山时期、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思想与经验、孙中山的社会建设思想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二部分分析了延安时期我党社会建设的主要框架与基本思路,从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制度与体制建设、社会组织与机构建设、社会关系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延安时期边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延安时期我党社会建设的历史意义及其现实启示。在历史意义上主要包括新型国民性的形成与未来政权建设的镜鉴两个部分,在现实启示上主要是从领袖群体素质提高、指导思想端正、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利益关系协调与政府形象建设几个主要方面来论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