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品质和青霉病抗性的影响
【6h】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品质和青霉病抗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猕猴桃产业现状

1.2 果实采后真菌病害概述

1.2.1 不同果实采后真菌病害的种类

1.2.2 果实采后病害潜伏侵染的主要方式和过程

1.2.3 猕猴桃果实采后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

1.3 果实采后扩展青霉及其毒素(patulin)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 扩展青霉以及棒曲霉素概述

1.3.2 棒曲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3.3 棒曲霉素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1.4 果蔬采后诱导抗病性的研究

1.4.1 细胞壁结构的变化与植物抗病性

1.4.2 小分子抗真菌物质与植物抗病性

1.4.3 病程相关蛋白与植物抗病性

1.4.4 活性氧爆发与植物抗病性

1.5 多酚类物质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1.5.1 茶多酚

1.5.2 苹果多酚

1.5.3 海藻多酚

1.5.4 伞形花内酯

1.6 背景意义与主要内容

1.6.1 背景意义

1.6.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主要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色差的测定

2.3.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3.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3.4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2.3.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6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3.7 实验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色差的影响

2.4.2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4.3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影响

2.4.4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叶绿素和维生素C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采后青霉病和棒曲霉素积累的影响以及P.expansum生长的体外抑菌试验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主要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P.expansum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3.3.2 体外抑菌试验(in vitro)

3.3.3 猕猴桃自然腐烂率的测定

3.3.4 猕猴桃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病斑直径的测定

3.3.5 棒曲霉素(patulin)的测定

3.3.6 实验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P.expansum的体外抑菌效果

3.4.2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采后猕猴桃果实自然腐烂率的影响

3.4.3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病斑直径的影响

3.4.4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不同腐烂程度果肉patulin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采后抗病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主要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几丁质酶(CHT)活性的测定

4.3.2 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的测定

4.3.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4.3.4 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测定

4.3.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4.3.6 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

4.3.7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4.3.8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4.3.9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测定

4.3.10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4.3.11 APX

4.3.12 H2O2

4.3.13 丙二醛

4.3.14 实验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CHT和GLU活性的影响

4.4.2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PAL和4-CL活性的影响

4.4.3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POD和PPO活性的影响

4.4.4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4.4.5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木质素和HRGP含量的影响

4.4.6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SOD和APX活性的影响

4.4.7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H2O2含量的影响

4.4.8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采后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主要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猕猴桃总RNA提取

5.3.2 逆转录实验

5.3.3 Real-Time PCR检测

5.3.4 实验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样品RNA含量及其纯度

5.4.2 各基因扩增曲线及其熔点曲线

5.4.3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CHT和GLU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5.4.4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PAL和4-CL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5.4.5 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POD和PPO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伞形花内酯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菌落扩展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以浙江省猕猴桃主栽品种美味猕猴桃‘布鲁诺’果实(Actinidia deliciosa.cv.Bruno)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在常温贮藏下品质的影响,以及对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青霉病害和棒曲霉素含量的影响,分析了伞形花内酯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的青霉病抗性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猕猴桃果实常温贮藏下,0.5 mg/mL伞形花内酯处理有效抑制了色差a*值的增加和b*值的降低,缓解了果实可溶性圆形物含量(SSC)、可溶性糖的增加和可滴定酸(TA)降低的速率,延缓了维生素C(Vc)和叶绿素的降解。说明适当浓度伞形花内酯处理能够缓解猕猴桃采后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有助于保持采后果实的营养品质。
  2、在体外试验中,0.5和1.0 mg/mL伞形花内酯处理均能有效抑制P.expansum菌落直径的生长以及孢子的萌发。在体内,0.5 mg/mL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果实自然腐烂率的发生,抑制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病斑的扩展,降低病斑处及病斑外果肉中棒曲霉素(patulin)的累积。表明0.5 mg/mL伞形花内酯处理能够有效控制猕猴桃果实采后青霉病害的发生以及毒素的累积,提高果实的贮藏性。
  3、0.5 mg/mL伞形花内酯处理提高了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猕猴桃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以及苯丙烷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等防御酶的活性,增强了抗性相关物质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及贮藏前期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后伞形花内酯处理还提高了猕猴桃果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有效控制了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说明采后适宜浓度的伞形花内酯处理可以提高猕猴桃果实采后的抗病性。
  4、果实损伤接种P.expansum后,猕猴桃果实内的防御基因被诱导表达,而伞形花内酯处理显著提高了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基因的表达量。进一步从基因水平上说明了适宜浓度伞形花内酯处理能够提高猕猴桃果实对P.expansum的抗病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