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漂泊与离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投向与艺术呈现
【6h】

漂泊与离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精神投向与艺术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提要

第一章:从华人世界看华人文化

第一节东南亚各国华人的形成

第二节东南亚华人文化的传统性与当地化

第三节华人“想象的共同体”之建构

第四节东南亚民族共同体中的华人身份认同

第五节华文文学如何与华人社会结合

第二章:华文文学在东南亚的发展趋向和文化特性

第一节东南亚华文文学现状与走向

第二节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普遍处境

第三节文学中的“中国性”与“本土性”

小结

第三章: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移民心态、本土心态与离散书写

第一节从移民心态到本土心态的变化

第二节从漂泊文学到离散书写

小结

第四章文学作品对民族文化的召唤

第一节民族文化召唤

第二节对文化的孺慕与自豪

第三节寻求文化认同的归属感

第五章游离与回归

第一节乡愁之思

第二节原乡神话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相对于中国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一直处于边缘的位置,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分流也不对,因为华人生活圈的形成早已将母体文化变了样;说它是当地本土文学又不贴切,因为它无法抛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就政治现实而言,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人不公平的政策待遇,明显地打压华人的生存空间。本文试图探讨华人文化在整个东南亚社会所身处的位置,以及走在风雨飘摇中的华文作家如何发展真正属于自身的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汉语世界里的一种话语生产,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母体文学(古典或现代)的影响。实际上,民族文化的符号在东南亚华文文学里被引用得最多,这有其历史与实质的原因。从历史的层面说,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初期阶段基本上是以“侨民文学”的形式发轫与发展起来。过去东南亚华文文学曾经是中国文学的支流,是尚未具有主体性的侨民文学,因此中国性的展现是非常自然的。 作为一种华文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无法完全不参照中国文学(包括传统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与现当代大陆、港台文学)。有时它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显得异常地暧昧,似有藕断丝连。有时又竖起鲜明的自我旗帜,展现其作为世界华文文学家族的独立成员。这种变化明显地不是纯粹居于文学的因素本身,而是在政治抵抗形势下审美心态的变动,同时显示了华人心理的矛盾挣扎。 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华人自然也受到“中国”的影响,从中国飘洋过海而来的祖辈们把“中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因此,它无法抛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东南亚华文作家永远是孤军作战,谁也帮不上忙,唯有在有限的保障与杂志园地努力耕耘,不问收获。虽然东南亚华文文学经历好几代政治变化的影响,其内涵与特质仍受到一些种族色彩浓厚之士“另眼相看”。近期的东南亚华文作家,他们都以不同风貌的笔触,在作品中大量以当地的社会政治为题材,藉文学的策略性语言,或隐或显的在作品中实践了这些。他们不会动辄怒喊、反抗或屈从,也不想作单方面的歌功颂德或政治宣传。他们用文学的笔介入现实社会,书写成富有歧义的文学语言,拨开东南亚华文文学几十年来模糊不清的轮廓。 东南亚华文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和启发下产生的,这一事实是许多从事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所一致认同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早期原本属于中国新文学的一个支流,而东南亚各国华裔的第一代原本是来自中国的移民。既然有此文化和血缘的关系,因此,“乡思”、“原乡想象”与“中国情结”存在于东南亚华文文学作品之中不仅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并且早自华文文学形成之初就是“已然”的一种心态。 这些情感与观念,可以是民族身分上的,文化属性上的,历史上的,甚至是地理上的。这些难分难解的“情结”。或表现出对中国本土的向往与眷念,或表现出对中国古老传统的仰慕,对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或也可以表现出对异族文化的贬抑或对有关的宗教排斥、反感与恐惧。 中国情结在东南亚华文作家群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多数表现出作家对中华文化丝丝缕缕割切不断的牵连。不同的是,有的流露于言谈举止、气质神采之中,而有的则化成字里行间的情愫。 直面现实,扎根本土,同时面向世界,向外延展构成了华文文学的双重性。贴近现实生活,植根于华人社会,以华人生活为主要题材,富有浓郁的华人生活气息,反映所在国的社会人生和特有面貌,向本土化演进是华文作家的共同追求。 华人、华侨的迁移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播迁,他们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在异域他邦不同文化的映照下,他们强烈意识到自己代表的文化身份和价值;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民族责任感方面都以中国文化为认同对象,文学创作思潮都直接带去了中国的影响。东南亚华人生存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是不同于中国的,有着特定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文学思潮以及风土人情、宗教和习俗等,多种族和多元文化的交叉存在和相互影响,使得华文作家在思维、观念和表达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 近期的东南亚华文作家,他们都以不同风貌的笔触,在作品中大量以当地的社会政治为题材,藉文学的策略性语言,或隐或显的在作品中实践了这些。他们不会动辄怒喊、反抗或屈从,也不想作单方面的歌功颂德或政治宣传。他们用文学的笔介入现实社会,书写成富有歧义的文学语言,拨开东南亚华文文学多年来模糊不清的轮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