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筛选及其16S rDNA PCR—RFLP分析
【6h】

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筛选及其16S rDNA PCR—RFLP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资助

致谢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烟草赤星病的发生、流行、危害及防治现状

1.2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2.1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1.2.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1.3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概况

1.3.1基于DNA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1.3.2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

1.3.3基于限制性酶切和PCR的分子标记

第二章烟草赤星病生防菌的筛选

2.1材料与方法

2.1.1指示病原菌株

2.1.2培养基

2.1.3采集的烟草根样、叶样

2.1.4烟草根际细菌的分离

2.1.5烟草叶围细菌的分离

2.1.6平皿拮抗效果测定

2.2结果与分析

2.2.1烟草根际分离的细菌

2.2.2烟草叶围分离的细菌

2.2.3 420株细菌菌株对烟草赤星病病菌的平皿拮抗效果

2.3 讨论

附表

第三章136株拮抗菌株的16S RDNA PCR-RFLP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菌株

3.1.2试剂

3.1.3引物合成

3.1.4拮抗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3.1.5拮抗菌16S rDNA序列扩增

3.1.6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参照产品说明书)

3.1.7 RFLP分析

3.1.8聚类分析

3.1.911株拮抗菌株16S rDNA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2.1拮抗菌16S rDNA全序列扩增结果

3.2.2拮抗菌16S rDNAPCR扩增产物的酶切图谱

3.2.3拮抗菌的16S rDNA PCR-RFLP聚类分析

3.2.4 11株拮抗菌株16S rDNA的全序列测定

3.3讨论

附图表

第四章拮抗细菌B75的鉴定

4.1材料与方法

4.1.1供试菌株

4.1.2试剂

4.1.3引物合成

4.1.4菌株B75的形态观察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中达等,1998;Buchanan等,1984)

4.1.5菌株B75基因组DNA的提取

4.1.6菌株B75的16S rDNA序列扩增

4.1.7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4.1.8 16S rDNA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2.1菌株B75的形态

4.2.2部分生理生化特征

4.2.3菌株B75的16S rDNA全序列扩增结果

4.2.4 16S r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4.3讨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通过拮抗细菌的分离、平皿拮抗试验进行了拮抗菌的筛选研究,为此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通过平皿拮抗试验分离测定了2,846株细菌菌株对烟草赤星病的离体防治效果。在平皿拮抗试验中,筛选得到B2、B4等22个对烟草赤星病表现出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B1、B3等114个菌株则对烟草赤星病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  上述136株拮抗赤星病的菌株经过16SrDNA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归于3个系统发育分支。通过对B2、B4、B39、B44、B45、B58、B84、B98、B108、B109、B120等¨株拮抗菌进行16SrDNA全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1株拮抗菌可以分为3个类群。16SrDNA分类结果和16SrDNAPCR-RFLP分析结果一致,但在个别菌株的归群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