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包对承接国的效应分析及中国承接外包水平的实证研究
【6h】

外包对承接国的效应分析及中国承接外包水平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导论

1.1选题的背景

1.2外包研究的理论意义

1.3外包研究的现实意义

1.4研究逻辑思路

1.5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外包的内涵及全球外包市场的发展特点

2.1外包的概念及其测度

2.2外包的动因分析

2.3全球外包市场的特点

3.外包对承接国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3.1引言

3.2外包合作中的前期投入

3.3外包合作中的不完备合约

3.4外包合作过程中的投资

3.5模型总结

4.我国承接外包水平的实证研究

4.1引言

4.2模型介绍

4.3数据来源

4.4实证结果分析

4.5模型计算的不足

5.提升我国承接外包水平的对策措施

5.1适度扩大进口

5.2制造过程的升级

5.3培育市场势力

5.4实施差异化策略

5.5品牌升级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外包(outsourcing)是跨国公司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实施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模式,也是发展中国家介入国际分工体系的一条重要路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我国承接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国内学术界关于外包的研究大都是对外包的描述性介绍或从管理学角度对外包进行一般性的阐述,很少有文献用规范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外包对承接国的经济效应,这与我国大量承接外包的现状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承接国角度出发,研究外包对承接方的利润收益,为我国承接外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我国承接外包的水平进行了测度,并相应的提出了提升我国承接外包水平的对策措施,以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为导论,第二章系统介绍了外包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其发展特点,并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阐释了外包的动因;第三章从承接方角度出发,将Fennstra&Hanson(2003)模型细化,分析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外包模式(W(1,1)),研究外包对合作双方的经济影响,特别是对承接方收益的影响,为中国企业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外包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以Hummels,Ishii,Yi(2001)模型为基础,对1992-2003年期间我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首先,将整个制造业分为9类产业进行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测算,发现期间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呈现较快的增长,从1992年的16.8%上升为2003年的29.4%;然后进一步将制造业的9类产业按要素密集度进行分类,分析各种要素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发现VS份额最大的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最低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表明中国外包承接的产业结构在期间逐步得到了优化。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文章第五章针对我国承接外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市场势力等五个方面用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承接外包水平的对策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