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成人教育传播研究——以传播生态学为基本视角
【6h】

中国成人教育传播研究——以传播生态学为基本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成为现实

二、国际竞争加剧,人才竞争空前激烈

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国际教育传播理念出现飞跃性发展

五、国际教育传播实践的重大突破

六、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并完成对教育传播的全方位渗透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一、我国教育传播与教育生态研究回眸

二、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章 成人教育传播及其个性解读

第一节 成人教育传播概念的确立

第二节 成人教育传播的特征探析

一、巨大的包容性

二、迥异于大众传播

三、有别于其他类别的教育传播

第三节 成人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殊性

一、传播主体多元分散

二、受众群体庞大复杂

三、传播内容丰富多样

四、传播媒介兼容并包

第四节 成人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与途径

一、基本模式分析

二、传播的基本途径

第五节 成人教育传播的基本功能

第六节 成人教育传播的沿革

第七节 我国成人教育受众群体扫描

第二章 成人教育传播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外部支撑——制度呵护与理念的建构

一、政策和法规建设

二、理论体系的建构

第二节 根本动力——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第三节 必要背景——文化建设和社会氛围的营造

第四节 内在依托——宏观教育传播体系的均衡构建

第三章 成人教育传播的生态学透视

第一节 教育传播的生态环境

一、教育传播的自然环境

二、教育传播的社会环境

三、教育传播的规范环境

第二节 成人教育传播生态解析

一、成人教育传播生态描述

二、成人教育传播的生态位

三、成人教育传播生态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成人教育传播的生态系统

一、单一传播活动的生态——个体生态

二、成人教育传播的群体生态

三、理想生态——开放的、动态的、和谐的系统

第四章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传播生态失衡写真

第一节 传播主体模糊,职责交叉

一、传播主体模糊,边界不清楚

二、职责与功能紊乱,同位竞争普遍存在

第二节 受众群体缺乏量化,遗漏和排斥现象严重

第三节 媒介融合不足,新媒体的负效应凸现

一、媒介分化严重,融合不足

二、新媒介的冲击全面而巨大,余波难息

第四节 内容两极分化——普教化与随意化并存

一、学校传播内容的严重普教化

二、社会性传播内容的随意化

第五章 成人教育传播生态失衡的原因诊断

第一节 法规生产滞后

一、教育基本法的笼统规范与界定

二、专项法律的缺失

三、行政法规的局限

四、地方和部门规章的无奈

第二节 有效管理的失灵

第三节 能量输入先天欠缺

第四节 重商的时代氛围和逐利的社会风气形成的冲击

第五节 内部透视——生存根基不稳,内部建构紊乱

一、定位失准——与需求对接错位,功能发挥欠佳

二、生态位趋同——恶性竞争泛滥,缺乏统一协调

三、对新媒体的应对和运用失去主动权

四、理性之光的泯灭——个性化理论建设滞后

五、自身形象塑造的缺失

第六章 追求成人教育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节 传播观念的全方位更新

一、树立传播的终身观和全员观

二、树立传播的人权观

三、树立传播的经济观

四、树立传播全方位开放的观念

第二节 法制环境的完善

第三节 倡导强化政府意识和行为,完善管理

第四节 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倡导社会形成求知尚学的优良风气

二、倡导构建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

三、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五节 建立科学的传播评估体系

一、传播主体评价

二、传播内容的评价

三、传播媒介的评价

四、对受众的分析评价

五、整体传播效果的评估

第六节 促进传播的生活化和教育的学习化

一、学习主导下的成人教育传播的个性优长

二、学习主导下成人教育传播的实现

第七节 寻求传播规模、效益和地域发展的平衡

一、传播覆盖面的扩大

二、传播质量和能效的提高

三、促使传播实现地域发展的平衡

第八节 理性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一、立足教育传播本体,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二、掌控负面效应,予以科学规避和化解

三、实现成人教育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教育传播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依照一定的目的,遵照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途径,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促动下,实现教育信息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传递、互动、反馈和意义建构。成人教育传播是以广大在职从业者和曾经在职从业的公民为对象的教育传播,是由受众的信息需求所启动和引导的传播活动。传播者依据受众的具体要求,优选适切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与受众一起,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其效益主要体现为传播完成后,传受双方、尤其是受众掌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的扩展、技能的提高、体能的强化、大众化价值观的确立和社会化程度的提升。成人教育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生态具有人工性质。发展进化受到政策环境、投入管理、社会与经济需求、文化与社会氛围等社会环境和价值环境的规范、制约;同时,其健康发展和进化还取决于自身各构成要素的相互配合,以及宏观教育传播体系各构成部分的协调与平衡。维护其生态实现动态平衡中的进化,是保证其功能得到完善发挥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传播面临一系列生态问题。本研究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为背景,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为目标,在更新一系列观念和认识的前提下,全面研究我国成人教育传播及其面临的生态问题。首先,本研究打破教育传播局限于学校这一狭窄领域的限制,认为学校传播只是教育传播的一部分,从而把一切形式的教育传播活动纳入研究的视野,促使教育传播向其本质属性的回归。其次,本研究提出教育传播泛社会化的概念,认为有益的信息传播即是广义的教育,有益的信息接受即是广义的学习;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学和传播学的有机融合,也才能更科学地考察教育传播面临的问题。再次,本研究系统分析并提出成人教育传播的个性化模式。即由受众的需求启动,最终以这种需求得以满足为结束的模式。这一模式的过程可以线性地描述为:受众需求→教育传播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介→受众需求满足。它与传统的学校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接受者)相比,受众取代传播者成为传播活动的真正启动者。这是成人教育传播的本质优长所在。在确立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发现问题(捕捉现象)、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探寻思路)为内在逻辑顺序,系统分析成人教育传播及其生态失衡的种种现象;并立足教育传播本体,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透视失衡及恶化的内外在原因;最后,立足成人教育传播人工生态这一现实,全面探寻调适失衡,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