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建立与氨茶碱干预的研究
【6h】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建立与氨茶碱干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实验方法

3结果

3.1 动物造模情况

3.2 COPD大鼠模型结果

3.3病理形态学观察

3.4各组大鼠肺功能检查结果

3.5各组大鼠肺泡BALF中炎细胞计数与分类 见表3.2。

3.6各组大鼠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见表3.3。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mctive pulmonary disere,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是一种以呼吸道吸入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致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是世界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COPD是当今危害人民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日益上升,由于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急性加重,严重影响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成为各国医疗主要负担之一。但是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在有包括气道和肺部炎症,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抗氧化失衡等学说。茶碱属黄嘌呤类衍生物,为经典的支气管扩张药物,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腺苷酸磷酸二脂酶(PDE)而实现,近年研究茶碱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本实验采用烟熏及气管内滴入脂多糖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以氨茶碱大、小剂量对其干预,观察相关结果及分析有关机制。
   研究目的:
   本实验利用烟熏及气管滴入脂多糖建立COPD大鼠模型。观察COPD大鼠在肺功能、肺泡灌洗液、大鼠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以及肺部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观察灌入氨茶碱大鼠在上述方面变化,研究氨茶碱在对COPD大鼠中的治疗作用。
   研究方法:
   利用熏香烟及气管滴入脂多糖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COPD组),二级雄性Sprague-Dawleg(SD)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氨茶碱小剂量组、氨茶碱大剂量组共四组,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进行大鼠肺功能、肺泡灌洗液(BALF),血中炎细胞计数和分类,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
   1.动物造模情况。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早期出现躁动不安并且先后出现咳嗽、气急、精神萎靡、行动迟缓、痰多纳少、毛发枯黄等症状,之后出现体重减轻,进食进水量逐渐减少等表现。模型组大鼠肺体积略增大,正常对照组则始终未见上述表现。
   2.COPD模型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肺顺应性却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肺泡扩大融合、肺泡数明显减少;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3.病理形态学观察光镜观察健康对照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上皮结构完整,支气管纤毛排列整齐,肺泡结构完整,在纤毛结构间夹杂有少数杯状细胞,管壁内有少数散在的淋巴细胞。COPD模型组肺组织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部分剥脱,纤毛粘连倒伏变性和坏死,有的纤毛明显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支气管平滑肌明显增厚,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及黏液分泌物,肺泡扩张融合,肺泡隔明显增厚,其中可见炎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4.COPD模型组BALF内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较对照组增多,但巨噬细胞增多不明显。中性粒细胞数量与白细胞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0.873,P<0.01)中性粒细胞数量与淋巴细胞数量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712,P<0.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