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风》好色论——一种早期儒家的情诗读法
【6h】

《国风》好色论——一种早期儒家的情诗读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引言:概说《诗经》的阐释与争议

第一章 “《国风》好色”的提出和演变

第一节寻踪:“《国风》好色”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探源:“《国风》好色”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国风》好色”论的具体含义

第一节早期儒家对“欲”的态度

第二节 “诗教”的逻辑

第三章 “《国风》好色”论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 “以色喻于礼”:《关雎》的解读

第二节 “绘事后素”:《野有蔓草》和《月出》的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国风》是《诗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占《诗经》总数的一半以上。两千余年来对《国风》的解读是《诗经》解读中争议最大的部分。主要争议点在于《国风》中的诗歌是否涉及情欲以及如何看待这种情欲的表达,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好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诗》、以“好色”为代表的“欲”和儒家所倡导的“礼”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汉儒以“美”、“刺”说诗,否定《国风》中情欲的存在;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肯定了《国风》中情欲的存在,却对情欲表达的正当性加以批判;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现代解读派肯定情欲的存在,却否定《诗经》与礼教的关系,企图跳出儒家语境而以纯文学和文化学的眼光来解读《诗经》。
   本文试图通过对早期儒家所持的“《国风》好色”论的考察,来建立《诗》→欲→礼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还原早期儒家对待《国风》中的情欲表达的看法和态度,目的是想证明:早期儒家对待“欲”的态度是自然论的、不涉及道德批判的;这种自然的“欲”正是儒家所倡导的“礼”产生的根源,因此这种以“好色”为代表的“欲”,使得《诗》与“礼”之间的教化关系成为可能。本文最后将通过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郭店楚简的相关内容、马王堆帛书《五行》等新出土的战国文献对这一理论加以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