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
【6h】

社会转型期下的公共道德重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公共道德问题研究综述

1.2.1 西方公共道德问题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公共道德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2 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建公共道德的意义

2.1 公共道德的内涵、分类及特征

2.1.1 公共道德的内涵

2.1.2 公共道德的特征

2.2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道德重建的重要性

2.2.1 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2.2.2 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2.2.3 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公共道德危机

3.1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道德冲突的表现与后果

3.1.1 市场经济潮流中的公共道德缺失

3.1.2 公共领域中的公共道德信仰贬值

3.2 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道德危机的原因分析

3.2.1 社会转型的代价

3.2.2 多元文化的冲击

3.2.3 历史根基的薄弱

4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公共道德重建

4.1 公共道德重建的两个维度

4.1.1 道德他律——制度维度

4.1.2 道德自律——人格维度

4.2 公共道德重建的路径思考

4.2.1 完善道德责任制度和道德保护机制

4.2.2 增强道德自律能力和公德教育的情感体验

4.2.3 融合现代公共精神与传统道德文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已得到广泛的扩展。但是,社会体制的转型和道德价值观的嬗变使得社会公共关系变得复杂,公共道德的失落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现实中,一些公民的公共意识非常薄弱,公共精神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使得公共道德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改善现实中的公共道德问题迫在眉睫。
   造成我国公共道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公共道德的历史根基薄弱三个方面。其中,多元文化对我国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冲击和重私德而轻公德传统文化惯习是公共道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重建公共道德,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从道德他律和自律两个维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公共道德重构的具体路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公共道德的法律化进程,以消极层面的公德为侧重点完善道德责任制度和道德保护机制,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制度路径;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增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公共道德情感,使社会形成尊重和善待陌生人的道德氛围,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认知路径;实现我国传统道德的现代性转换,推进现代公共精神与传统道德文化融合,则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文化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