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七佛塔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中心
【6h】

宋代七佛塔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与目的

1.2 问题的提出

1.3 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1.4 关于研究范围的说明

第2章 七佛塔概况

2.1 分布与概况

2.2 年代

2.3 现状

2.4 小结

第3章 七佛塔的形制

3.1 个案

3.1.1 温州乐清真如寺七佛塔

3.1.2 丽水灵鹫寺七佛塔

3.1.3 温州瑞安兴福寺七佛塔

3.2 形制

3.3 装饰纹样题材

3.4 题记

3.5 树立的地点

3.6 小结

第4章 七佛塔的性质与来源

4.1 性质

4.2 来源

4.2.1 窣堵坡

4.2.2 五轮塔

4.3 石造多宝塔

4.3.1 法华经

4.3.2 密教

4.4 小结

第5章 七佛信仰的流行与发展

5.1 七佛信仰的内容与翻译

5.1.1 内容

5.1.2 翻译

5.2 七佛信仰的来源

5.2.1 犍陀罗艺术

5.2.2 北凉石塔

5.2.3 石窟造像

5.3 小结

第6章 多宝塔在日、韩地区的传播与演变

6.1 日本

6.2 韩国

6.3 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七佛塔在佛教中象征七佛信仰,是喻示“过去七佛”的一种单层多檐的小型率堵坡式石佛塔,它往往布置于寺庙山门前,呈一组七塔排列。浙江地区现有的七佛塔遗迹多为两宋时期遗存,另据文献资料可考的七佛塔共计15处,时空跨度自宋到民国,主要分布于钱塘江南岸的宁波、台州、温州、丽水等地。
  七佛塔形制独特,平面呈六边形,由须弥座式的塔基,形似率堵波的卵形塔身,仿木构的攒尖屋顶加上塔刹,四部分构成。这样的塔形一方面源于印度窣堵坡式佛塔东传后所形成的僧人墓塔,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仿木构石塔的精髓,在《法华经》佛塔信仰及经卷受持功德的促进下,与流行于沿海地区的密教相结合,继而形成了其特殊的佛塔形制。
  本文主要以宗教遗迹考古材料为基点,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将有纪年遗存的七佛塔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国塔的发展脉络为背景,对七佛塔的历史沿革、类型特征、建筑特色以及其所属的七塔规制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阐释七佛塔这类塔体形制的传播与发展情况,籍凭石塔规制和民间石刻工艺中所包含的诸多佛教色彩装饰题材,进而具体分析其所喻示的有关七佛信仰的流布及其宗教意涵。
  在佛教文化广泛传播的大背景下,七佛塔还以“多宝塔”的形式传入中国和朝鲜半岛,并与自身的建筑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塔体形制。
  通过围绕七佛塔所展开的全面梳理,本文初步确定七佛塔是怎样的一类佛塔,并从它的时空分布及性质内涵等方面进行剖析,从而了解当时社会的佛教发展情况与民众思想信仰,继而对七佛塔的佛教建筑文化因素的构成及其所蕴涵的佛教文化成因进行剖析,为研究七佛塔做一个系统的囊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