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的贵州地理认识
【6h】

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的贵州地理认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表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16-18世纪西方来华传教士对贵州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 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记述

第二节 明清贵州及其地理文献概述

第三节 西方传教士对贵州的初步认识

第二章 贵州认识的全面化

第一节 罗明坚《中国地图集》

第二节 卜弥格《中国地图册》

第三节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

第四节 其他文献中的贵州情况

第三章 贵州认识的深入

第一节 康熙《皇舆全览图》

第二节 《雍正十排图》和《乾隆十三排图》

第三节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16-18世纪的西方中国认知是中西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课题,学界对此颇多关注,但针对贵州的研究有限。本文通过历史比较、跨文化研究方法,主要依据这一时期西方传教士所绘制的地图和相关文字记录对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眼中的贵州地理认识进行分析,对推进贵州历史地理及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贵州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的模糊时期。此时西方仅认识到贵州在中国的大致位置,几个城市名,及数量不明的城镇、税户和军队。第二阶段,17世纪的全面认识阶段,包括三份地图集,首先是罗明坚《中国地图集》的简单描述;其次为卜弥格《中国地图册》的重视自然景观;最后是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较全面呈现了贵州行政区划、自然景观、风俗物产等。第三阶段,18世纪的科学认识,18世纪初传教士测绘出《皇舆全览图》,传至西方被西方人改绘并收入《中华帝国全志》,该志的地图部分表现了传教士了解的清初贵州行政建置及河流分布,但文字部分的风俗物产等内容仍延续了卫匡国的介绍。本文还对各地图集的中文文献来源及其对西方影响进行论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