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反式维甲酸一般药理学、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6h】

全反式维甲酸一般药理学、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附表清单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第1章 引言

1.1 全反式维甲酸简介

1.2 全反式维甲酸的药理学特点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神经系统作用的一般药理试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全反式维甲酸大鼠最大给药量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全反式维甲酸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反式维甲酸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是维生素A类衍生物,在临床上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可明显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并抑制其增殖。有研究证实,在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神经母细胞瘤以及皮肤癌等多种癌症中,ATRA都发挥了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ATRA与某些药物联用也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ATRA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和临床反应,主要包括口唇、皮肤干燥伴脱屑、消化道反应、头痛、头晕、关节酸痛等。这些副作用和临床反应极大的限制了ATRA的临床应用。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观察研究灌胃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确定全反式维甲酸出现非期望的药物效应,评价其在毒理学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第二和第三部分旨在研究灌胃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产生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据此,为ATRA的临床应用拓展思路,也期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第一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神经系统作用的一般药理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小鼠协调运动实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实验考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250.0mg/kg、50.0mg/kg、10.0mg/kg,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h后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ATRA,给药体积为0.02ml/g。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60min、120min、180min小鼠在5min内的活动次数。小鼠协调运动试验,测定给药后120min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试验,给药后120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裁量,观察睡眠小鼠的例数。
  结果:ATRA250.0mg/kg作用120min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给予50.0mg/kg、10.0mg/kgATRA120min、180min后均可见小鼠自主活动减少的趋势;而250.0mg/kg、50.0mg/kg及10.0mg/kg ATRA对小鼠的协调运动均无明显影响,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
  结论:ATRA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对协调运动无明显影响,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
  第二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大鼠最大给药量试验研究
  目的:考察灌胃最大给药量的全反式维甲酸对SD大鼠的毒性作用。初步评价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安全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大鼠前日禁食8小时,次日灌胃给药0.02ml/g,给药后即刻观察其出现的毒性反应,1h后给予食物,3h后第二次灌胃给药0.02ml/g,给药后观察其出现的毒性反应,至14日后大鼠解剖作肉眼观检。体重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给药后,大鼠外观、行为、反应、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指标均未见异常,至给药后4日,除部分大鼠眼观可见双眼睑有出血现象,其余各指标均未见异常,亦未有大鼠死亡。ATRA组给药后3日内,雌、雄大鼠较溶剂对照组体重均有明显减轻,3日后,雌、雄大鼠体重均有所回升,雄鼠生长速度高于雌性大鼠,试验末期ATRA组雌、雄大鼠体重较溶剂对照组仍然较轻。试验终期对大鼠进行剖解,各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ATRA4.0g/kg未引起大鼠死亡,对大鼠脏器无明显异常影响,但对大鼠体重有明显的影响。
  第三部分、全反式维甲酸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在连续1个月灌胃全反式维甲酸后,是否出现毒性反应,剂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主要靶器官,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毒性反应的可逆性等;明确动物的无毒反应剂量,毒性反应剂量及安全范围;确定无毒反应剂量及临床上主要检测指标,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检疫合格的大鼠100只,体重为160-180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ATRA750.0mg/kg剂量组、ATRA250.0mg/kg剂量组、ATRA50.0mg/kg剂量组,ATRA10.0mg/kg剂量组,每组20只。各剂量组大鼠每天上午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液,给药容积为0.01ml/g,溶剂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0.5%CMC-Na溶液,连续给药1个月,恢复期为2周。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指标有:症状、体重、摄食量、血液学及凝血功能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给药组大鼠体重和每日摄食量平均值均较溶剂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给药期内体重的增长速度也明显较溶剂对照组缓慢。恢复期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和每日摄食量均有明显回升。给药期内,雌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比值和红细胞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关系。雄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0.0mg/kg和50.0mg/kg组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50.0mg/kg组网状红细胞数、网状红细胞百分率明显上升。10.0mg/kg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有明显增加。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给药组大鼠较对照组均有延长,但仅10.0mg/kg组雄鼠有显著性差异。凝血酶原比率给药组大鼠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给药组大鼠均较正常组有所升高,但仅10.0mg/kg组雄鼠有显著性差异。凝血酶时间雄鼠有下降的趋势并与剂量一致,雌鼠250.0mg/kg组和50.0mg/kg组较溶剂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给药期雌鼠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有明显降低,呈剂量相关性。给药组碱性磷酸酶、血糖浓度、甘油三酯均较溶剂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和甘油三酯的变化呈剂量相关性。给药期雄鼠白蛋白含量有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有明显升高。经过两周的恢复期,各给药组雌雄大鼠各项指标均较给药期有好转。雌鼠250.0mg/kg组脾脏、肝脏、肾脏、肾上腺、心脏、脑的脏器系数有显著升高,胸腺脏器系数有显著降低;50.0mg/kg组的肝脏、肾上腺的脏器系数有明显升高;肾脏的脏器系数有明显升高,胸腺脏器系数有显著降低。雄鼠250.0mg/kg组脾脏、肝脏、肾脏、肾上腺、肺脏、心脏、脑的脏器系数有显著升高;50.0mg/kg和10.0mg/kg组的肝脏有显著提高。给药后5天750.0mg/kg组大鼠即陆续出现下颌脱毛、口鼻有血样分泌物、弓背、自主活动减少,步态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给药14天后处于濒死状态,陆续死亡。250.0mg/kg组大鼠给药18天后陆续出现自主活动减少、眼睑脱毛出血、四肢无力等症状,后雌性动物未死亡,雄性组共死亡4只动物。50.0mg/kg组和10.0mg/kg组行为外观情况较为正常。250.0mg/kg、50.0mg/kg、10.0mg/kg三个剂量组均出现肝细胞水肿,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脾脏巨核细胞增多;250.0mg/kg剂量组动物胸腺出现皮质细胞减少;肝脏髓外造血和胸腺皮质细胞点状坏死出现于250.0mg/kg和50.0mg/kg剂量组;250.0mg/kg剂量组还出现睾丸曲精细管萎缩、生精细胞减少,部分动物出现毛囊减少。在恢复期,各组均出现脾脏巨核细胞增多,250.0mg/kg剂量组发生率较溶剂对照组高,50.0mg/kg剂量组和10.0mg/kg剂量组发生率低于溶剂对照组,250.0mg/kg剂量组2/3动物的睾丸均出现了中度的曲精细管萎缩、生精细胞减少,2/8动物出现毛囊减少。整体病理改变较给药期有所恢复。
  结论:大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